聚焦观察,创设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

作者: 刘颖丽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是指儿童的户外自主游戏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心理环境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氛围,具体包括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和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等。幼儿自主游戏的水平和质量与自主游戏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基于实践调查的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幼儿更加喜欢户外环境中的游戏,喜欢低结构的、可变性强的游戏材料,喜欢自主的和同伴一起自由自在的游戏,更喜欢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游戏。而相关研究也发现目前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游戏的场地空间不足,游戏时间不足,游戏区域创设不均衡,游戏材料投放单一、长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各区域之间相对封闭与隔离、不利于幼儿整体经验的建构,教师对幼儿的游戏缺乏系统明确的观察,教师对幼儿的游戏介入和指导比较随意等。

教师应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搭建适宜的支架,支持更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幼儿游戏。因此,教师应该有清晰的目标意识,通过对幼儿的游戏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游戏状态及发展需求,对当下的游戏环境、游戏材料、教师支持情况进行审视和反思,并及时予以行动回应。

一、目标导向,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

目标导向的游戏观察是以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能较好地满足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需求为观察目标。在进行游戏观察时,可以运用扫描观察法,即在固定时间内,对幼儿园户外各个区域环境中幼儿的游戏进行轮流观察,也可使用定点观察法,即固定某个区域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观察区域内的全体幼儿或部分幼儿的游戏状态,以期更好地了解某个区域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把握区域环境和材料对幼儿的游戏兴趣、水平、特点和个性需要的支持情况。

以对幼儿园运动设备区的游戏观察后的反思和整改为例,结合园所地理位置特征,基于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视角出发,我园运动设备区包含了足球区、篮球区、车区、跑跳区、投掷区、平衡器械区、野趣区、大型运动设备区8个分区。使用扫描观察法,聚焦运动设备区的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是否能满足幼儿的动作发展需要、提升幼儿的运动水平进行游戏观察。经过连续1个月的扫描观察和1个月的扫描观察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游戏观察,能感受到幼儿的游戏兴趣和热情慢慢减弱,开始关注对现有游戏材料的创新玩法和区域间材料的混搭使用。如幼儿把车骑进了篮球区,车后面放上装材料的篮子,变成移动篮球框,喊同伴来投篮;孩子们在野趣区的大山坡上用自己的帽子套山坡下的雪糕筒;在跑跳区挑战谁能钻爬过跨栏……看到孩子们的游戏创意,也给老师们的区域环境改造升级提供了很多参考,如在篮球区里投放了可拖动的篮子,变成“可移动的篮球框”,玩运球追球框、投篮游戏;投掷区和大山坡整合,增加草帽、套圈、雪糕筒、木桩材料,支持孩子们从山坡上往山坡下套圈游戏和给木桩戴草帽游戏;跑跳区里,增加各种高度的单杠、垫子、铃铛、线,玩穿越火线游戏等等。通过对运动设备区的游戏观察和反思,结合园所的场地、地形、现有材料、幼儿的游戏兴趣等,通过改变场地高低维度,开辟、改造升级、扩增部分场地等方式,又创设出了套投区、滚筒区、MINI高尔夫、火线地带、爬树攀墙区、海盗船6个游戏区。。

二、情感导向,基于趣味性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

情感导向的游戏观察是以户外自主游戏能够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支持幼儿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为观察目标。创设一个既有趣味性、又有情感关怀的户外自主游戏环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的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以对户外休闲安静区的游戏观察后的反思和整改为例,户外休闲安静区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供幼儿开展安宁、平静的休憩类活动,从而获得身心调节和放松的场景区域。毗邻建构游戏区、狭长水道、泥巴池,约40平方米的角落位置,我园设置了休闲安静区,投放了帐篷、软垫、绘本图书、秋千架等,为有需要的和游戏中感到疲累的幼儿提供一个休息放松的私密空间。使用扫描观察法对该区自主游戏进行连续一周的观察,发现每天偶有三五个幼儿进入,坐上荡几下、坐在软凳上休息一下,并不多停留,对区域里的帐篷和图书没有太多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休闲安静区没有太多幼儿进入的问题,使用定点观察法,并访谈进入此区的幼儿和随机经过此区的幼儿,了解到幼儿对休闲安静区的位置设置没有太多意见,没有进入这里的原因。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进行了“你想在休闲安静区里做什么?”的访谈,收获了“想在帐篷里躺着”“想在这里聊天”“想在这里捡树叶”“想着这里画画”“想在这里喝点好喝的”“想在这里听音乐”等诸多答案。基于幼儿的需求,进行了安静区的环境改造:撤掉帐篷里的绘本、铺上大的软垫成为休闲区;增加小椅子、小架子放置音乐播放器和简易的乐器,创设了音乐休闲区;增加各种篮筐放幼儿收集的树叶,增加画板和纸笔,创设了艺术休闲区;增加遮阳伞、桌子、椅子、茶具、热水、花茶等,创设了茶饮休闲区。环境改造后,孩子们有的一个人在这里躺着、听音乐,有的和好朋友一起捡树叶、做手工,有的邀请好多朋友来这里一起煮茶聊天,这里成了有意思的、被需要的区域。

三、经验导向,基于动态性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

经验导向的游戏观察以户外自主游戏能较好地支持幼儿不断丰富已有的游戏经验为观察目标,并基于游戏观察和分析,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兴趣和需求,动态性地调整和更新游戏活动的内容和环境,包括引入新的游戏材料、变化游戏场景和设置新的挑战任务等,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愿意在游戏中积极调动已有经验,促进和同伴合作,使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以对户外表演区的游戏观察后的反思和整改为例,在使用定点观察法连续一周对表演区幼儿游戏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明显发现表演区幼儿人数相对较少,幼儿更喜欢在装扮区里装扮自己,表演台上的幼儿以唱歌、走秀、跳舞为主要表演形式,观赏区里12个观看位置剩余较多。结合游戏观察,老师判断幼儿在唱歌、表演、走秀方面自发的表演经验表现较好,但缺乏主题性、合作性的表演经验,如在服装道具区里老师投放了粤剧特色的服饰和故事表演的服饰道具,但被幼儿无差别地变成了服饰走秀。恰好在“我爱广州”的主题课程背景下,我们邀请了家长专家入园为孩子们表演粤剧《牡丹亭》片段,舞台上粤剧演员光采熠熠的头饰、服装、丰富多变的身段、唱腔,令孩子们特别兴奋,对粤剧这一表演形式兴趣高涨,老师适时调整表演区主题和材料,增加了比较完备的与粤剧表演相关的人物照片、剧目视频、表演背景、服饰头饰、表演道具等材料,孩子也尝试在表演区模仿着进行装扮、表演,在后续家长资源支持下,孩子们从感受服饰之美到加入表演动作,再到进行一段完整表演,不断深入感受粤剧的魅力。

四、互动导向,基于支持性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

互动导向的游戏观察是以户外自主游戏能够较好地支持幼儿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熏陶中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观察目标。创设一个动态开放、交互流动的游戏环境,支持资源和游戏材料、游戏玩法的互动,能有效提高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对“食物”主题背景下的户外自主游戏观察后的反思和整改为例,在“食物”主题背景下,为了更生动地帮助孩子感受南沙本土的食物特色,我园选取了本土特色食材,如新鲜的鱼、虾、螃蟹、番薯和莲藕等,融入户外自主游戏的沙区、水道和泥池等自然游戏环境中。在连续3天的定点游戏观察中,发现幼儿在沙池挖番薯,在泥巴池拔莲藕,在水道捉虾、捕鱼、抓螃蟹的游戏过程中,有积极浓厚的游戏兴趣,还发现较多幼儿在满满的收获后又把鱼、虾、蟹倒回水道里,重新捕捉。带着“为什么把收获的食材再倒回水里重新捕捉”的问题,访谈了孩子的想法,“这些就是这么玩的,因为它们不能煮”。基于游戏观察和幼儿的回应,我们进行了反思:幼儿园有砖头的材料,幼儿有使用砖头搭建炉灶、进行假装户外野炊的游戏经验,当然能进一步支持幼儿使用野炊的材料进行真实的“煮食物”的游戏。据此,我们改造野炊区为烧烤区,完善了砖块、锅、柴、网等材料,鼓励幼儿搭出可以点火煮东西的炉灶。面对如何搭灶台的问题,孩子们积极和家长、老师、同伴互动,一起讨论并进行各种生火、架柴和烤制食物的尝试,终于成功收获了熟的食

物。

综上所述,通过系统的、明确的游戏观察,教师可以较好地判断所创设的游戏环境、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特点,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创设安全的、有趣的、动态的、支持性的游戏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游戏质量,实现“以评促建”的目标。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评价的幼儿园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215079)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