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拾录

逸少为王述所困,自誓去官,超然于事物之外。尝自言:“吾当卒以乐死。”然欲一游岷岭,勤勤如此,而至死不果。乃知山水游放之乐,自是人生难必之事,况于市朝眷恋之徒,而出山林独往之言,固已疏矣。

——[北宋]苏轼《题逸少帖》

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阮籍以酒,嵇康以琴。阮无酒,嵇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今鲁直目不求色,口不求味,此其中所有过人远矣,而犹以问人,何也?闻鲁直喜与禅僧语,盖聊以是探其有无耶?

——[北宋]苏辙《答黄庭坚书》

昔张思光无宅可居,权牵小舟往来,太贫吾不能为。陶岘置三舟,一载宾客,一载糗粮,一载妓乐,与孟云卿辈优游湖、泖、江、汉之间,当时号水仙,太奢吾亦不能为。惟张志和泛家浮宅、嬉游霅苕,自称烟波钓徒;赵子固常以一舟泊沙渚间,看夕阳晚霞为乐。吾慕而欲效之,乃自往沙头,鸠工治舟;度两月,可遂吾事。而会有以小楼船鬻者,急秤直易之。木理甚坚,且有轩窻,可恣览眺。乃命工稍加葺理。不数日,舟中所宜有者皆备。泛而乐之,而自名之曰泛凫,用楚词“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语也。

——[明]袁中道《东游记一》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圣贤之道德,即其行事。释、老乃别有其心所独得之道德。圣贤之理义,即事情之至是无憾。后儒乃别有一物焉,与生俱生而制夫事。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赖以生;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民莫能辨,彼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

——[清]戴震《与某书》

上一篇: 心理学名人小辑
下一篇: 诗话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