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作者: 周雪娇摘要:在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学科教学的努力方向与实践追求。开展大单元教学,既能促使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前期分析明确目标、搭设情境深化感受等方面出发,探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构建更为高效的语文课堂,切实提升学科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路径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应从学生视角出发,在设定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及评价时,切实考虑学生的学情,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大单元教学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导向,以大主题或者大任务为中心,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重整及开发,并对学习主题目标等要素进行有效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大单元教学有效突破了以往单篇教学模式的禁锢,不仅能弥补传统教学知识点分散与割裂的缺陷,还能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学习机会,切实提高学生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寻大单元教学的新路径,为学生获得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大单元教学与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征非常契合,且能满足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基于新课标开展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一)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法,将单元零碎的知识有效整合,以此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还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有效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新课标视域开展大单元教学,对教师教学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挑战。教师不仅要深入研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而且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握语文教材的主旨精髓,并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详细掌握每课时以及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能深切感受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也能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促进其专业水平的发展。
(三)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调研发现,以往教师经常运用的单课时或者单篇文本的教法,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影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而基于新课标视域开展的大单元教学,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有效连接在一起,设计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分析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将语文知识内化于心。
二、新课标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重视前期分析,确定大单元教学方向
基于新课标视域,开展语文大单元教学时,必须明确教学方向。只有做好教学计划,才能确保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因此,教师应做好前期的分析工作,为语文大单元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首先,教师应对高中生的学情进行综合评估。一方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方式是对学生之前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回顾,也可通过测评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对大单元教学后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发展哪些能力进行预测,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还应认真研读语文教材,梳理教学内容,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统整,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氓》《离骚》《蜀道难》这一单元时,单元蕴含的人文主题是“诗的国度,生命的诗意”,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多首相关古诗,教师可关联之前所学的《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1)切实体悟古典诗词的魅力;(2)感知古人高深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及人生经历,获得心灵的浸润,提升审美体验;(3)激发对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此种做好前期分析,明确教学目标的方式,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
(二)构建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开展情境教学,可为学生构建更加鲜活、灵动的课堂,这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致,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效促进学生的联想,发展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基于新课标视域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逐渐“入境悟情”,从而获得更为良好的大单元教学效果。以开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单元人文主题是“乡土的中国”,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使学生能对祖国有更深刻地认知。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整合之前所学的“家乡文化生活”这一单元的内容,将学生的家乡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呈现一些“乡土中国”的真实写照,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然后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着眼自己的家乡,走进家乡、了解家乡,并能自主积极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使学生对家乡文化更加认同。这一教学情境的设置,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悟和感知,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领悟,也能切实提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促使学生学有所得
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新课标视域下的教育新样态,它由系列学习任务构成,重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规划性,这正好契合大单元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基于新课标视域开展高效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安排相关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认真思考,有效完成,从而切实达到大单元教学的目的,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人教版《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登泰山记》这一单元,围绕“自然情怀”的主题展开,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切实领略自然之美,树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使学生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针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教师可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并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首先,为学生安排基础类的任务,即为学生设置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掌握单元文本中的生字词语,明确其含义与作用,充分感知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其次,可安排发展类的任务。发展类的任务应摆脱单纯的“说”,需要让学生走向“听”“读”“看”,从而逐渐形成整合表达信息的能力,强化单元学习认知。最后,可安排拔高类的任务。拔高类任务是既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学习任务,目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边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技能。如在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后,拓展大单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本单元文本相关的内容,像《秋天的况味》《建水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展开有效的系统性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
基于新课标视域开展大单元教学,不同于传统单篇教学,教师必须改革创新,“以文带文”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以文带文”即立足一篇文本的主题与内容,带动其他相类似的文本形成群文,鼓励学生从其中一篇找出描写的中心思想、表达方式等内容,然后让学生拓展学习,从其他文本中找出类似手法的句子,通过整合分析,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单元内容后,学生已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围绕“观察与批判”展开的,要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问题,对社会有更深刻地洞察认知。基于上述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以文带文”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大单元学习。从教材的文本中挖掘作者对社会现实与人生世相的洞察结果。如《祝福》一文,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一生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并展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套子就好比一层隔绝外物的保护膜,通过别里科夫的胆小怯懦与古板迂腐,揭露讽刺了沙皇政府中卫道士的丑恶本质。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统整,就能切实强化大单元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是大势所趋,这对教师来说,既是尝试,也是挑战。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切实实现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潜心研究新课标与教材,积极追求大单元的大格局,努力走向任务群的深处。通过前期分析明确目标,搭设情境,任务驱动,以及创新教法的方式,切实强化大单元教学的效果,有效实现其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洁.“三层级”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智力,2023(10).
[2]李楚恒.基于“篇性”开掘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3).
[3]蹇红.新时期高中大单元作文教学整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26).
[4]李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认知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7).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新课程视域下中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号为GS(2022)GHB1406】
作者简介:周雪娇(1981— ),女,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大单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