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角下语文教学重构的要点

作者: 伍超辉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语文教学重构的要点0

摘要:“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语文教学在守正中创新依然是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有效路径。从语文教学的守正出发,发挥学习任务群在“大单元”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抓住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教学组织中不可避开的主题、情境、任务、支架和评价五个要点,展示“大单元”教学理念,借助“学习任务群”重构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要点。

关键词:教学重构;主题;任务;情境;支架;评价

“大单元”教学是统一在某一明确主题下,以一组课文为教学单位,时间跨度从一周到三周不等的新型教学结构模式。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无法避开单篇课文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设置学习任务群,重构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阐释“学习任务”的含义时认为“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至少包含两种目标:一是学习结束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学习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它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王荣生教授赞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老师给语文学习任务下的定义,即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学习任务有六大要素,涉及主体行为(要做什么)、达到结果(做成什么)、人际关系(与谁一起做)、时空情境(何时何地)、语言文字(用什么做)和育人导向(有什么用)。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多个语文学习任务的集合,有核心任务和子任务的区别。

新课标提出的“大单元”教学理念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核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可行性的统筹规划和学科设计。因此,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更便于教学实施学习任务,需要教师关注多重因素,其中主题、情境、任务、支架及评价等要素最为关键。

一、主题——语文学习任务设计的灵魂

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情境的布局等都必须建立在统一的主题之下。何为主题?以文艺作品为例,主题即为作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文艺创作的主要目的。

推而广之,主题是语文学习任务设计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组织的主要题材的整合基础,关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语文能力的获得。因此,有了明确的教学主题,教师才能围绕主题选择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定才有依托。接下来的任务设计、情境设计等内容才能统一。为此,2022年版新课标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也作了明确列举,把语文课程学习任务群分成六大主题,即六大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在每个主题下进行必要的分解和整合,结合主题任务达成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即可。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的依托是“大单元”教学主题,发挥教材文本的特点,展开教学实践。以《驿路梨花》教学主题确定的过程为例:

(一)分析教材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驿路梨花》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品德。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把《驿路梨花》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学会略读的读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的线索,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叙事的技巧,同时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倡导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的美好品德”。

(二)分析学情

通过对本册教材第一、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写人记事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能够抓住主要事件阅读课文。教材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重点训练学生精读课文的方法,第一篇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从略读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所以学生在阅读写人记事的文章时,基本能够抓住文中的主要事件,结合具体语言内容对文章进行理解。

(三)确定主题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驿路梨花》的教学主题应依托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在语文学习中学会“修身正己”,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从宏观角度看,《驿路梨花》的教学主题与新课标给出的六大任务群之一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容高度契合,课堂实施中要凸显阅读和表达之间的关系。

主题一旦确定,接下来需要考虑设置一个怎样的情境作为背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二、情境——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背景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任何环境下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内部解释过程。对学生而言,起到的是一个外部刺激作用。这种外部刺激可以让学生激发内心学习解释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设定,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实践。如果语文任务群的设计缺少了情境,教师就很难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任务实践,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也无法被激发出来。比如,在《驿路梨花》的教学中创设如下情境:

在“文明礼貌月”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学校邀请你以“我身边的雷锋”为主题进行演讲,向同学们讲述身边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故事。

在上述情境中,“文明礼貌月”系列活动是各个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的,学生可以真实地参与其中,也能够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受到熏陶和感染。把《驿路梨花》的教学置于此背景中,便于学生开展相应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考量,被邀请在总结大会上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演讲发言,这是每个学生都梦寐以求的机会,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所以学生会对此产生很大兴趣。因此,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开展自主学习,积极投入其中。

三、任务——落实大单元教学实施的抓手

任务,是一个带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动作行为过程,包含语文学习的六大要素。任务的设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实践,提示学生展开学习的具体步骤,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该如何解决,让学生明白最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没有任务设计,学生就无法展开具体学习。所以,任务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也是贯彻“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有效抓手。

任务的设计是基于主题和情境的。在特定的情境里,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学习任务可以分为核心任务和子任务。核心任务是教学基于情境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子任务则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而设计的分解步骤。基于上文对《驿路梨花》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确定本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如下:

认真阅读《驿路梨花》,学习相应的表达技巧,撰写一篇发言稿,宣传你身边“雷锋”式的好少年,准备在学校“文明礼貌月”活动表彰大会上发言。

为了更好实现学习任务的最终达成,可以设计如下子任务:

子任务一:搜集素材、建立素材库。(课前完成,突出实践性)

搜集身边体现“雷锋精神”的人和事,形成个人素材库。重点关注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子任务二:采用略读的方法,圈画出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获取关键信息,理出叙事线索,确定茅屋的主人,明确课文层次。确立发言稿的关键要素和叙事线索。

子任务三:弄懂本文是如何设置悬念的,学习设置悬念的基本技巧,构思自己的发言稿。

子任务四:发现本文语言表达上的技巧,结合自身对“梨花”含义的理解,思考在演讲稿中如何让语言变得优美、引人。也可以学习本文,准备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物”,赋予这种“物”某一方面的含义,打造一篇充满文化内涵的发言稿。

子任务五:撰写发言稿,并对照评价标准与同学展开互评。每组选出1—2篇优秀稿件,在班级展演。班级评出最优秀演讲稿3篇,参与学校总结表彰大会发言遴选。

子任务一重在指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发现、整理,依据的主题是“雷锋精神”。子任务二重点训练学生略读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略读中把握文章关键信息。子任务三重点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本文设置悬念的写法,即“设疑——释疑——引出新的悬念”的构思过程。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构思自己作文中的悬念,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子任务四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标题“梨花”的含义,积累优美语言,体会课文的文化内涵美。最关键的是学习运用课文语言表达的技巧,为自己的文章增彩添色。

上述任务设置都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为出发点,但又不局限于指导学生解读文本,而是努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运用知识、技巧进行写作巧妙结合,既注重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和读写能力训练,又把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实现了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的同步发展。

四、支架——语文学习任务展开的助力器

学生在情境和任务的桥梁作用下展开语文学习活动,会遇到不同的学习障碍,有些困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便能解决,但有些困难是学生从未经历过的体验,很难展开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定的学习支架,辅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语文能力。

因此,学习支架的设计是语文学习任务展开的重要元素。如《驿路梨花》的子任务二,涉及内容多,课文篇幅长,学生自主学习可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在教学时笔者为学生提供如下表格,留出相应空白,指导学生在学习时对照使用。详见表1:

略读,是一种文章阅读的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读者应该抓住哪些信息?各种信息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些信息与整篇文章之间的结构有什么关联?这些具体问题,对学生而言是零碎的,无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性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借助表格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入,学习效果也会成倍提高。同样,学生学会信息整合的方法,也可以灵活运用到写作中,构建写作模型。作为支架的表格,既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又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帮助。

支架,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图画、歌曲、思维导图等。凡是能够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起到帮助作用的元素都可以将其当作支架来使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助力。

五、评价——学习任务实施的参照标准

“大单元”教学中的学习评价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评价学生,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明确目标。学生参与具体学习任务,知道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学习的方向才明确,效率才能更高。借助标准检验学习成果,也能帮助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以《驿路梨花》教学实施为例。结合上述子任务五,体会评价量规起到的作用。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及本文“学习任务”应达成的目标,在设计评价量表时需要重点关注多个要素。设计如下简明的评价量表供学生参考。详见表2:

评价量表明确了学生自主撰写演讲稿应该关注的要素,对每个要素的掌握应达到怎样的程度也作了明确界定。对照量表,学生可快速、简便地判断作文写作情况,及时发现文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修改,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有效引导作用,学习过程自然也会轻松许多。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实施之前,教师务必要认真考虑主题、情境、任务、支架及评价五大要素,从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用心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学习任务”的含义[J].课程·教材·教法,2022(11).

[2]文艺,崔允漷.语文学习任务究竟是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22(2).

作者简介:伍超辉(1983— ),男,安徽省宿城第一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