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试题之“变”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 郑琪

摘要: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反映出对学生综合能力、思维方式的新要求。研究试题变化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中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探讨中考语文试题变化,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备考,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从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变化出发,探讨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有效推进课程改革进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中考试题;试题变化;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中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探讨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对于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考语文试卷的变化反映了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中考语文试题越来越注重测试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其次,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反映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要求。中考语文试题出现了更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试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才能解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围绕中考语文试题之“变”来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分析

通过分析江苏省无锡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可知,中考语文试题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性更强

随着教育理念变革和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考语文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中考语文试题对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句子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篇章的组织与写作等基础性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字词方面,中考语文试题涉及了词语的义项辨析、词语的拼写和用法等。在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孕育了延续千年的江南文脉。             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文化,共同铸就了无锡人恪守不渝的精神信念。’语段,按要求答题。”部分的第3小题,“在‘崇文重教’‘墨守成规’‘丰功伟绩’‘前仆后继’四个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填到上文横线处。”这是对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有意识地积累常用词语的含义,那么便可以轻松解决这道题。具体分析如下:由于这段文字是讲无锡深厚文化底蕴的,且此处形容的是历史文化。“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丰功伟绩”形容伟大的功绩;“前仆后继”形容英勇的奋斗,不怕牺牲。因此,此处应当选“崇文重教”,即崇尚文化,重视教育。

在句子方面,中考语文试题出现了对句子结构和写法进行分析和判断的题目。在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中,“阅读与鉴赏”第四部分的第12题“阅读‘……在荣氏梅园,找不到犹如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那般华美精致的传统建筑。梅园里的亭子,如天心亭、招鹤亭虽然是传统亭子形制,却毫无雕梁画栋,竟是一派天然本色。敦厚堂则属于中式为本、兼容西式的跨混结构近代建筑,强调实用性。这些与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截然不同。此外,梅园还是开放的,表现出充分的公共取向。’这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突出了荣氏梅园工商文化的哪些特征?”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具体分析如下:由“在荣氏梅园,找不到犹如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那般华美精致的传统建筑”“天心亭、招鹤亭虽然是……敦厚堂则属于……这些与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截然不同”可知,作者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由“梅园里的亭子,如天心亭……”可知,作者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上述语段将梅园与苏州园林及徽商庄园作比较,突出了梅园天然本色与开放性的工商文化特征。由此可见,学生需要对教材常用写作手法进行系统性汇总,以此来应对中考阅读理解对写作手法的测试。

在篇章方面,中考语文试题涉及对篇章整体结构和写作方式的分析和评价。例如,要求考生写一封信,以测试其对篇章组织与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更好地分析文学作品。

(二)文化性更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中考语文试题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中考语文试题涉及较多的文学作品,考查学生对文化经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这些文学作品既有古代文学名篇,也有现代文学作品。例如,以《水浒传(节选)》《毕淑敏散文精选(节选)》《散文精读·铁凝(节选)》为阅读材料,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能力。其次,中考语文试题还涉及名人传记、历史事件和文化瑰宝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以《宋史·岳飞传(节选)》为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文章来了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以测试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通过对名人传记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人物的形象、思想和贡献,从而拓宽文化视野。此外,中考语文试题也开始关注地方文化。例如,以荣氏梅园为阅读材料,这既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也能丰富其文化经验和素养。文化性的内容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是因为文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三)综合性更强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语言表达和文学作品的学习,但现代教育更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考语文试题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思考和综合能力的考查。除了单一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外,还出现了更多的解答题和开放性题目。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综合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回答。例如,“积累与运用”中的“综合性学习”“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三大板块。通过这样的题目,学生能够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其次,中考语文试题开始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要求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表达观点、提出创新想法。这样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内容的增强使得中考语文试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时代性更强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呈现出时代性更强的趋势。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试题对当代社会问题、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关注。首先,在试题中出现了更多与当代社会问题相关的素材和题材。试题涉及的话题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如网络主播、青春模样等。这些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思辨能力。其次,中考语文试题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国际间交流的增多,中考语文试题中会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传统习俗等内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养成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五)开放性更强

开放性更强主要表现在中考语文试题形式多样性和答题方式的灵活性上。首先,试题形式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还出现了现状分析、讨论交流、活动感言、前后贯通、字斟句酌、思考探究等类型的试题。这样的试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例如,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次,答题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自由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试题可能要求学生设计宣传栏、标题,还可能要求学生用其他主人公证明阅读材料的观点。这样的开放性答题方式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此外,试题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和深入探究。试题可能给出一些启发性问题或引导性材料,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思考、资料收集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阅读与鉴赏”板块中的思考探究题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从中考语文试题谈教学策略

(一)重视基础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训练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基础训练包括对语文课内外知识的掌握、阅读技能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等。首先,语文课内外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语文是一门知识点密集的学科,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如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其次,阅读技能的培养是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意义并进行分析、评价和创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思维能力。此外,写作技巧的提升也是基础训练的关键。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如写作指导、写作展示、写作评价等,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通过重视语文课内外知识的掌握、阅读技能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水平。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基础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基础训练,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

(二)重视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涉及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涉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阅读训练和阅读策略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涉及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和文化价值的认识。教师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国际视野的拓展。通过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应对中考语文试题之“变”,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平.中考语文综合实践板块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3(5).

[2]关叶虹.新课标背景下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复习策略[J].亚太教育,2023(6).

作者简介:郑琪(1978— ),男,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