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谈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措施
作者: 张慧琴摘要:写作属于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写作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建构意识和布局意识,提高学生的中考写作成绩。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按照学情采用多种指导方式,开设多元写作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实现多样化的素材积累,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和成绩。
关键词:中考作文;写作能力;指导;积累沉淀
写作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有效的写作方法,形成丰富的写作积累,掌握关键的提分技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对作文修改的指导,渗透有效的提分技巧,引导学生创造文章亮点,运用有价值的线索展开论述,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自己写作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抒发真情实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成绩。
一、赏析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内涵都是极其丰富的,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层阅读与赏析,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拓展阅读思维,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与方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应以“文本感知、赏析”为主线,推进各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考及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不断感知作者的巧妙表达,归纳其中的客观逻辑,最终辅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所见所闻,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在升华情感的同时,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及方法技巧,在之后的表达应用中,可以巧妙建构语言,助推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执教人教版初中语文《老王》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了解作者生活中所熟悉的这位车夫,注重鉴赏文章记述的“我”和车夫交往的细节,感受“老王”的“苦”与“善”。启发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关爱的深意,正确指导学生写作中的立意。具体教学重点设定为文本研读,走进“老王”,分析作者的巧妙表达:(1)外貌描写。“他面如……一堆白骨”“面如死灰、双眼结翳,瘦成皮包骨,活像僵尸,弱不禁风……”呈现出人之将死之态,为下文写“老王”第二天离开人世作了铺垫。(2)动作描写。“老王直僵……门框里”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其中“镶嵌”一词非常传神,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状态。(3)语言描写。“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表现了“老王”只是为答谢,不为报酬。通过上述分析,“老王”的形象变得愈加丰满,笔者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手法,举一反三,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二、立足生活,快乐写作
写作中如果缺乏相应的素材积累,文章在整体建构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语言空洞、内容匮乏的情况。因此,若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生活的方方面面,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才能言之有物。
写作就是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无论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还是情感的抒发与表达,都可以运用写作来实现。叶圣陶先生指出:“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好的文章往往来源于生活。任何作品都需要作者着眼于生活,展开有效的建构。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全面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真正参与社会实践,观察大自然,关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分析身边的事物,感知不同人物的形象和精神品质。立足生活实践,才能快乐写作。
三、深化修改环节,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修改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与方法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在修改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勿求其次”的意识,恰当选择使用各种表达技巧,使文章观点突出,结构明晰,内容充实,符合命题要求。
教师应指导学生不断反思写作成果,特别是要从中找出薄弱点及不足。教师要立足日常教学,适当组织有价值的主题活动,深化作文修改环节,帮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实现有价值的自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互评,发挥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互补性”,引导学生在欣赏同学作文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见解与看法,帮助学生从他人的视角发现自己在写作过程里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立足学生的“习作呈现效果和反馈出来的情况”,展开更具差异性和多元性的评价,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反馈成果的闪光点或薄弱点,从正向的角度给予学生肯定,从激励性的角度指出其不足,进而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投入下一次创作中。
四、分析实例,渗透提分技巧
提分技巧的有效渗透,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感知命题范围,明确其中涉及的立意等内容,帮助学生迅速地搭建写作框架,采用有价值的线索,层层推进,使作文变得条理明晰、层次分明,且具有亮点,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在中考时实现作文部分的有效提分。以2023年甘肃武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为例:
鲁迅先生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以“踏出一条路”为题目完成作文。
针对上述材料,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吃透材料,根据鲁迅的名言,把握“路之有无”与“走的人之多寡”的关系,理解其中的命题立意,根据其中所提出的观点来确定自己写作的方向,即“有路,前方就能到达,有路,理想就能实现”等。材料具有双重引领作用,即话题推进的引导,作文建构的提示等。因此,笔者进一步指导学生参与到不同命题之中,将其中隐含的意图、见解分析出来,从而选择文章建构的重要思路。例如,“如何破解难题?关键是事在人为。”(2)把握材料蕴含的观点。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使整体的文章表达变得更具层次性,形成一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效果。(3)考虑命题所涉及的范围。话题虽然文字简短,但是涉及的主题范围较广。围绕“理想之路、发展之路、人生之路、改革之路”可以延伸到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不偏离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恰当选材、剪材,找准作文结构的定位。
五、加强学法指导,达成迁移运用
建立认知、形成方法、达成迁移运用,获得更多的积累与沉淀,往往是学习写作的一般性过程。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写作教学应立足学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技巧,阅读更多文本,深入分析,开阔视野,不断实践,文化素养才会变得更加深厚。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品质,鼓励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延伸,实现对多类型文章的深度鉴赏与解析,在品鉴语言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形成由量到质的转变,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与此同时,还要运用丰富的课外阅读素材来赋予学生不同的观感,让学生在全面探析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认知以及感悟。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更多的名著、优质课外读本等,督促其记录阅读心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写作能力,促使学生逐步积累写作经验。
综上所述,在迎接2024年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习作积累,完善布局意识、建构意识。教师要把握契机,全面开设多样化的训练活动,促使学生用有价值的线索来展开论述,帮助学生提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俞静.步步为营,助力中考作文夺分——试谈提高初中生中考写作能力的措施[J].作文成功之路,2022(33).
[2]俞晓冬.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近三年哈尔滨市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试题为例[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8(11).
[3]万珍凤.提高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21).
[4]徐丹.还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春日校园”写作训练为例[T].语文教学之友,2024(1).
作者简介:张慧琴(1977— ),女,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作文教学、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