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情感思维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杨培佩摘要: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思维。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延迟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多元思维空间”等角度,探讨提升学生情感思维的有效策略,落实提升学生情感思维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思维;有效策略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语文不仅是教孩子识文断字的工具课,更是进行道德情操熏陶的文化课。”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追寻心灵的那束光。情感思维是以情感记忆为前提,并以情感(即信号系统)为材料的思维活动方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情感思维的引导。
一、延迟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对疑难问题教师不过早地下结论,最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评价来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往往会迸发出个性思维的火花。延迟评价是通过延长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获得独立自主的思维空间,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其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教师语言的停顿、眼神、表情的期待等给予学生的暗示,都可以激励学生产生思考问题的愿望,这种心理的调节必然带来学习行为的调整。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一次试卷讲评中,试题短文如下:“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与人为善,就要用心去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当解释“与人为善”这个成语时,学生凭借第一感觉说出自己的理解:“与人相处时要多做善事。”也有学生认为这样的解释并不合理。笔者没有直接评价学生给出的答案,而是告诉学生试卷的答案是“与别人一起行善。”结合短文,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解释是否正确。学生认真品读短文后,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和短文意思比较贴合的答案。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去查“与人为善”一词在字典中的含义。“与人为善”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段话有两个意思:一是赞许人学好,二是善意帮助别人。学生的疑问又产生了:“这样的意思是如何引申出来的呢?”这时学生会注意到“与”这个字。关于“与”字的解释,学生已经掌握了其“和”与“帮助”的意思,但还有一个意思是“赞许”,用在此处最为贴切。同时,在字典中“与”字采用的是“赞许、帮助”的意思。通过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学生加深了对“与”字含义的理解。通过这次学习,很多学生都对《孟子》一书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从良好的思维情感习惯来说,语文学习必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不轻信、不盲从,培养学生情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使学生的情感思维呈现个性化的状态。对于学生新奇独到的见解教师要给予激励,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一次测试练习中,作家申平的小说《河流》的一处错误选项“小说极具语言特色,多次使用拟声词,真实还原了小说的情景,同时使用叠词,富有节奏感,增强语势,烘托出紧张恐怖的氛围。”参考答案解释错误处在于“叠词烘托出恐怖氛围”。针对这个答案,笔者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这里显示错误?”有学生马上指出:文中只有一处叠词“嘶嘶”,就是猎人在与巨蟒对峙之前巨蟒发出的声音让人感觉特别恐怖,其他的叠词如“轰隆隆”“噼噼啪啪”“隐隐约约”对应的情节都是体现猎人英雄主义精神的,并没有让人感到恐怖的意思。笔者表扬这位学生的细心研读,能紧扣小说要素,进行全面思考。
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回顾有没有学过的课文也有类似人物主观感觉不恐怖,但整体氛围是恐怖的表达。学生提出了《箓山住房》中关于姑妈家环境的描写:“邀月庐日间还算是清新明朗,谁知到了晚上,大雨复作;一盏三支灯草的豆油檠摇晃不定;远远正屋里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听来简直是‘秋坟鬼唱鲍家诗’;加以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曲凄厉的交响曲,显得这周遭的确鬼气殊多。一阵飒飒的风摇竹声后,忽然听得窗外有脚步之声。声音虽然轻微,但是入耳十分清楚。”这里的描写渲染了姑妈家阴森恐怖的氛围,但是姑妈和他的佣人却不觉得。整堂课师生讨论热烈,在思考和激励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多元思维空间
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开放、自由、多元的精神空间。
在一次诸子单元任务群讲评课中,笔者在让学生理解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核心概念及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比较儒家、道家、墨家思想的不同之处。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诸子的观点,课堂到此可以结束了。但笔者发现大多学生眼神还是很迷茫,有的学生已经开始默默记诵这些思想理论了。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宣讲答疑环节”,即在儒家、道家、墨家思想中,你最欣赏哪一家的思想?为什么?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针对疑难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形成了文稿。
有学生评价孔子:“文质兼备,配合适当才能成为君子。这样的人,才思敏捷、气质优雅。”还有学生对道家思想作出评价:“最欣赏庄子的浪漫自由与奇妙想象。他睡去,化成蝶,看见大鹏之鸟飞跃,看见深海巨鲲遨游。他在自由的境界里寻求一种解脱,一种能让自己,让世人清醒而归于正道的解脱。”有学生对墨家思想作出评论:“兼爱是一种神的胸怀,能容纳一切善恶,这是十分可贵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主动参与,将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生对三家思想各有所好,大部分学生能够一分为二地对三家思想进行评价。有学生指出三家思想存在的片面性,将不同的思想进行比较。有学生说:“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除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也要关注他人的存在。不同于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墨家的‘兼爱非攻’,儒家的仁爱观富于人文主义思想。”也有学生说:“庄子认为太过现实、有着急功近利之心的人见识短浅,无法‘浮乎江湖’。”还有学生说:“老子的思想更多的是针对个人,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相比孔孟学说,我们更易理解和接受。”
整堂课在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中愉快地结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笔者认为,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会生成许多独特的见解,其思维能力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提升。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延迟评价、引导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策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在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的心灵微光一定会愈见明亮。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学课堂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及运行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JY2021059】
作者简介:杨培佩(1986— ),女,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学习共同体构建及运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