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说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的使用原则
作者: 陈振林摘要: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材料包含写作的主题与观点。写作者在材料中寻找写作主题与提炼观点时,要“依其话题,寻其方向”“略其形式,重其内容”“探其根由,避其概念”,从而进行有效分辨和取舍。
关键词:情境式;写作主题;方向;内容
情境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是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热门形式。这种作文命题形式最初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提出,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命题和阅卷原则”的规定。
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在题目材料中注重设置作文情境,布置写作任务。考生需依据写作情境,从作文材料中寻找写作主题,提炼作文观点,完成写作任务。因此,考生在完成作文时最先面对的就是题目中材料的使用问题。那么,考生对作文题目中呈现的材料应该如何使用呢?
一、依其话题,寻其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述作文题设置的作文情境有两个要素:一是多个国家的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二是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
作文要写的话题在作文题目中明确地表述为“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这就要求考生依据这一话题,在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中找寻写作方向,确定写作立意。
上述作文题的写作立意要体现写作者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立意的确定后,学生可从三则采访资料中找到侧重点。欧洲的欧文说出了中国文化汇集多种文化的特点,是文化“引进来”的方式,从这个方向可以这样立意:“中华文化荟萃精华”“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等。美洲的珍妮说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特质,是文化“走出去”的方式,从这个方向可以这样立意:“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华文化元素影响他国文化”等。非洲的西塞认为中外文化融合的生活会有非常好的体验,是文化“动起来”的方式,从这个方向可以这样立意:“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体验中外文化融合的生活”“文化交流生活化成果”等。
考生作文立意的选择需要对以上三方面观点进行综合,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如“有容乃大,走向世界”“中外融合,幸福体验”等。
考生作文出现立意偏差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不抓三则材料的整体立意,只抓住一则或两则材料立意。二是只谈文化和文化交流,或只谈中国文化,只谈中国文化的交流,而没有谈对中国文化的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三是抓住了三则材料,也抓住了中国文化的交流发展,但是只谈了认识,没有谈思考。
这类作文题在题目中直接规定了写作话题,考生写作时要做的就是沿着这个话题从材料中找寻立意方向,丰富作文内容。
二、略其形式,重其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些年,为给广大学子上好大学“第一课”,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录取通知书的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老教授们用毛笔手写的。炎炎夏日,他们齐聚一堂,在举行开笔仪式后,端坐案前,狼毫蘸墨,用楷书、行书等字体一丝不苟地写下每个被录取同学的名字。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激光雕刻的清华大学“二校门”3D纸雕工艺品,由在校师生纯手工拼插完成。新同学打开录取通知书,见证了清华大学百余年传奇的“二校门”便立体完整地呈现出来。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述作文题的情境看起来简单:“给广大学子上好大学‘第一课’,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录取通知书的设计。”然后作文主体材料分别列出陕西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设计特点。但是,作文题目中没有明确表述作文的话题,考生必须从题目材料中自己确定作文话题。
依据材料确定写作话题,可以从最关键的词句中得到答案。于是,有的考生在材料中找到了“第一课”,有的考生找到了“通知书”。这里就出现了作文题目材料取舍的问题了。
找到关键词“第一课”的考生认为通知书的形式虽不同,但重要的是为了上好大学的“第一课”。陕西师范大学的老教授们“端坐案前,狼毫蘸墨,用楷书、行书等字体一丝不苟地写下每个被录取同学的名字”,这是一份坚忍的品格,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清华大学百年传奇的“二校门”,经由3D打印技术变为小巧精致的立体插片,是在校师生一起纯手工拼插完成,于是,科学技术的功能与魅力,科研工作者的匠心与执着,似乎都能通过小小的通知书向学生展开求索的大门。这两种通知书的内容,陕西师范大学是坚守传统,清华大学是倡导科学创新。这样,考生就可确定出“坚守传统”或“倡导创新”两种立意,或者,将二者综合立意:用科技创新手段传承文明。
找到关键词“通知书”的考生认为材料有重视通知书之意,于是就有了“教育需要仪式感”的立意;认为通知书形式美观,可以得出“重视美学”或者“重视美育”的立意;认为通知书虽然小,但是注重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意蕴深远,就得出“注重细节”的立意;认为不同的通知书,带来同样的教育效果,于是又得出“重视个性教育,彰显多元之美”的立意。
那么,哪一个关键词的立意方向更精准呢?细看作文题目,作文要求指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这则材料中写“通知书”是事件,“通知书”所传达的“第一课”的信息才是内容。作文立意,自然是略其事件形式而重其内容。所以,选择关键词“第一课”的立意方向更精准。
三、探其根由,避其概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我的幸福是物质的丰盈,欲念的满足;有人说,我的幸福很简单,彼此的牵挂,温馨地相聚;有人说,我的幸福是一种成就感,能充分挖掘自我的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述作文题虽是情境式材料作文,但可被视作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这类题目中有概念性词语,学生在试题中遇到这种学术性词语时,不要从解释“概念”的角度来写作文,而要从“根由”的角度来分析论证。比如,写作这道题目时,考生不用解释“幸福”的概念,而应该分析“幸福”的“根由”。可以依题目材料给出的方向来展开写作:一是物质丰足的角度;二是亲情享受的角度;三是自我成就的角度。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角度来诠释“我”的“幸福”。
另如作文题目:举行“走近科学大讲坛”活动,邀请嘉宾做“提升科学素养”讲座,拟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普作家、科技专栏记者、网络公司总裁等嘉宾,请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封信给“走近科学大讲坛”组织者,表达你对所选嘉宾的思考和建议。考生写作时可以写科学知识,不要去普及科学知识;写科学方法,不要推介科学方法;写科学精神,不要大谈科学精神。
这类作文题目材料的使用原则就是探其根由,避其概念。在作文中只是探求所写事情的缘由,所持观点的理由,而不要进行概念性或学术类的探究。如果遇到美育、体育相关的主题作文时,也应该采用“探其根由,避其概念”的原则进行处理。
总之,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多种多样,需要写作者不断寻找恰当的使用原则,才能写出方向准、立意佳的作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杨红兵.每月作文题[J].语文教学之友,2018(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序列化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2214455】
作者简介:陈振林(1973— ),男,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