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刍议

作者: 钱忠敬

摘要:在《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合理规划阅读进程,指导学生掌握选集类诗歌阅读策略。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对学生阅读成效进行有效评价。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艾青诗选》

艾青的诗歌处处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那颗搏动的赤诚之心和炽热的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可借助《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引领学生感受艾青诗歌独特的内在美和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引导学生在时代浪潮中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并将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紧密相连。

一、初读激趣订规划,整本阅读知策略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有效掌握整本书阅读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质。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由于《艾青诗选》与学生生活的时代有一定距离,这容易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对此,在开展《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续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黄河颂》等著名的现代诗歌,积累了一些关于现代诗歌的知识。除此之外,编者还在九年级上册安排了现代诗歌学习单元,《我爱这土地》一诗就位列其中。《艾青诗选》是这一单元名著导读的必读篇目。单元教读篇目和名著必读篇目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理念。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我爱这土地》为《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欣赏《艾青诗选》中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开展《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

(二)以阅读规划确保学生阅读的持续性

《艾青诗选》整本书篇幅长、内容多、主题厚重,仅靠一节课或者一次阅读活动是难以达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想确保学生的持续性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并对其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根据艾青诗歌创作的四个不同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以此确保学生按期、有效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在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时,教师要全程指导学生运用泛读、精读、赏读等阅读策略,深入感受艾青诗歌的语言、意象、情感和旨趣。

(三)以阅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适时进行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以此帮助学生有效开展阅读并深入感受诗歌内涵。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默读与诵读相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带着问题阅读,也可以充分利用每天语文早读时间诵读《礁石》等诗作,最终让学生能够对名篇熟读成诵。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对大多数诗歌可以采用泛读策略,但对于《光的赞歌》等代表诗人不同时期思想的优秀诗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反复精读、深入品析,走进诗歌,理解诗歌的旨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对比阅读与赏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我爱这土地》与《阳光在远处》进行对比阅读,对两首诗歌在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鉴赏,体会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变化。

在初读阶段,教师可立足教材,以教读课文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对艾青诗歌的认知。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通过精读名篇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有效策略,领会艾青诗歌的独特价值。

二、精读品鉴有专题,个性阅读育思维

为了让学生真正读懂艾青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心灵深处深厚而博大的家国情怀,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专题阅读、精读品鉴、个性阅读,以期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和品质。

(一)以专题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艾青诗歌的旨趣,感受诗人炽热的家国情怀,教师可通过开展《艾青诗选》专题阅读活动,指导学生深入梳理、探究艾青诗歌的典型意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行分类梳理、摘抄诗句和诗篇,并对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等进行批注式分析、品读、鉴赏。如“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一句中的“土地”就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诗人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内心无比忧伤,抒发了其伤感情怀。又如“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一句中的“太阳”不仅象征着崇高、光明、自由和一切美好的事物,也象征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二)以个性阅读促成学生阅读体验生成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语言技巧、创作手法等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要给予尊重和保护,适时地点拨、评价、激励,以此不断促成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的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诗歌意象、语言表达、思想主题等角度为《艾青诗选》写一则诗评。撰写诗评的任务,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艾青诗歌的品鉴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撰写诗评的教学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后,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学会读诗。

(三)以品鉴阅读培育学生的阅读思维

在《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品鉴诗歌的层次,促成学生诗歌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进阶式发展。如以诗人创作时间为主线,梳理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题思想,了解诗人行走了大半个中国,目睹了战争残酷、国土沦丧、民族危亡,即使如此,诗人依然用最炽热的情感表达对祖国的深沉的爱,用诗歌为号角,呼唤“黎明”、呼唤“太阳”、呼唤“光明”。学生阅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艾青诗作,被诗人的赤诚灵魂、炽烈的家国情、对伟大的新中国的无限热爱深深感染。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艾青诗歌与同时代的闻一多、洛夫等人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作者诗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通过专题阅读、个性化阅读、品鉴式阅读等精读策略,教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提升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和品质。

三、展读分享与创作,多元评价促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展读阶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阅读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鉴赏品味和对美的发现创造能力。

(一)以诗册汇编分享阅读成果

首先,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反复交流、讨论,从入选诗歌中精选文本,并汇编成诗册。其次,教师指导学生为新诗集命名、写序言、设计封面和插图,并装订成诗册。然后,各学习小组为新诗集挑选、培训朗诵者,并为朗诵的作品选配适合的背景音乐。最后,师生共同策划并举办班级“新诗选”诗歌朗诵会。各学习小组在诗歌朗诵会上展示本组所推荐的诗歌朗诵作品,交流、分享本组阅读诗歌的有益尝试。“新诗选”选编和展示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艾青诗选》的诗歌特点、诗歌主旨、读诗方法深度学习内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交流阅读《艾青诗选》时所遇到的困惑及所采取的有效解决办法,旨在加强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共进能力,引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阅读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化阅读体验,提升诗歌阅读的品质。

(二)以个性创作表达真挚情感

在大量诵读《艾青诗选》后,学生内心涌动着丰富的情思。教师可及时组织交流展示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创造美、实践美,实现由“阅读”向“创作”的质的飞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艾青诗歌阅读后的体验加以梳理、整合、提炼、升华,将自己阅读后的独特体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独有的阅读成果。比如,有的学生写了一封长信《寄“时代歌手”的一封信》。在信中,学生从艾青诗歌创作风格及其人生经历中感受到了诗人深层的创作动机。同时,学生也借阅读《艾青诗选》之机,深入探讨了现代中学生对时代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等。对于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内推荐、小组间展示交流、全班积分评选的模式,推选出学生优秀阅读成果作品并结集成册;也可以请绘画功底好的学生进行设计,师生共同将学生的阅读成果装订成册、编辑整本书阅读原创文集。在交流展示阅读成果和制作班级原创文集过程中,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并激发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和持续阅读的动力。

(三)以过程与终结评价为学生终生阅读奠基

在《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评价阶段,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互评共进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反思,有效指导学生掌握选集类诗歌阅读技能和方法。在《艾青诗选》展读和评价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反思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首先,教师应当从学生制定阅读规划和专题学习探讨交流情况,到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合作互动学习情况,再到学生品鉴阅读和撰写诗册序言的表现,最后到学生掌握诗歌选集类作品阅读策略情况等几个主要的方面,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整体情况做出过程性评价。然后,教师再从“能”“基本能”“不能”三个等级层面考查学生诗歌选集类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状况。最后,教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成效给予客观且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以评促读。

在阅读成果展示交流中,学生的汇编诗册和创写文集是对《艾青诗选》的重新建构和深度阅读。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审美品位,还能够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

在《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真阅读,让艾青笔下的每一首诗篇、每一个诗节都能叩响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心弦。

【基金项目:此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年自治区“以校为本”小课题“基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成果,课题批准号为XKT—2215004】

作者简介:钱忠敬(1977— ),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高级教师,哈密市学科带头人,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