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环境描写
作者: 丁成华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在各阶段语文教材中都有选用。其中第三回部分被选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定名为《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属于“阅读鉴赏”部分,意在初步赏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但这一小说中的经典片段的意义绝不止于此。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紧扣林黛玉的行动轨迹与内心波动,不仅真切细致,而且与人物形象互相映衬,体现出高超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环境描写
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无论在思想的深度还是艺术的高度上都达到了极致,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在我国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教材中,都有选自《红楼梦》的章节。其中,《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安排在“阅读鉴赏”部分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而“阅读鉴赏”部分,显然是这套教材的主体。按照教材有关的说明内容来理解,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是侧重于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味和鉴赏。具体而言就是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作为经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内容,《林黛玉进贾府》显然更具有鉴赏和品味的价值。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推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去掉了原回目中开头关于林如海的情节及结尾袭人的出场,内容集中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上。在这一事件中,林黛玉第一次正面亮相。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赏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要准确把握这一形象,就不得不密切关注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是人物和情节赖以存在的自然时空、社会场所和时代(历史)条件。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在整部《红楼梦》中,贾府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典型环境。它既是一个大家庭,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主要通过林黛玉的言行,将贾府从外到内的环境进行了一次充分的展示。
一、通过林黛玉展现贾府的气派
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作者已经通过冷子兴之口指出了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奢华气象,但这只是间接展示、侧面描写。从《红楼梦》全书结构来看,第三回的意义非常突出,那就是第一次对贾府内部环境直接进行展示。所以在小说叙述中,主人公林黛玉作为重要人物形象,显然具有行动元的属性。作者正是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来直接描写贾府这一环境的。
且看课文:“自上了轿,进了城,从纱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这既是林黛玉第一次来到贾府,也是读者第一次得以直接目睹贾府的显贵。如写贾母的居所:“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不仅院落房屋及内部陈设如此高雅,贾府上下各色人等的吃穿用度也是尽显奢华。如写服饰,林黛玉刚刚登岸时见的几位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以至于黛玉打定主意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待见到王熙凤及贾宝玉时,二人的穿着打扮亦极显奢华,这里不再赘述。
老太太传晚饭一节,亦显大家气派。陪老太太吃饭的是黛玉、迎春、探春、惜春,王夫人带着凤、李二人在旁伺候,“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而且用饭后要洗手、吃茶,至此王夫人才带着凤、李二人离开。不仅辈分、长幼、主奴地位分明,人物等级与次序极其讲究,而且氛围是安静的,道“寂然饭毕”,且“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在这样的氛围中,黛玉不得不一改饭后过一时再吃茶的习惯。
小说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贾府的排场,描绘了贾府的显贵和生活的奢靡。且通过黛玉写贾府,小说的叙述才显得更加客观、自然。而小说既要通过黛玉来描写贾府,其着眼点就不应放在黛玉身上。因此,在小说中作者对林黛玉的服饰未着一字,也就合情合理了。
黛玉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其祖上世袭列侯,其父林如海是兰台寺大夫,又钦点为巡盐御史;而其母贾氏正是贾母爱女。只是,这次黛玉进贾府,皆因母亲去世后自己旧症复发,其外祖母念及黛玉无人依傍,故差人接黛玉到都中府上去。服丧期间又旧病复发,黛玉穿着必然朴素,自与贾府上下的奢华之气有着显著区别。而黛玉并未依恃贾母的宠爱而骄横,而是十分小心谨慎,暗示出其骨子里的清高。
二、通过林黛玉揭示贾府内的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是家庭和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内部,人物关系众多且复杂,要一下子交代清楚是比较困难的。小说在第二回中已借冷子兴之口将贾府内重要的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交代。但冷子兴毕竟不是贾府中人,所言难免有道听途说之嫌,就连贾雨村也不免生疑。而在第三回中通过初来乍到的林黛玉的观察将贾府内部的主要人物关系进一步做了清晰的交代,也显出作者宏伟的构思及高超的叙事艺术。
贾府内部的重要人物关系,不只是主奴之间及各自内部的地位、出身、辈分等差异,更涉及作为贾府主人的若干人等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如前文所述,贾府内人物身份不同,屋中布置与陈设亦随之不同。贾母作为贾府内的祖辈,居室雕梁画栋,随从前呼后拥,其地位自然最高。下来是黛玉的舅母辈。邢夫人的居所是:“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而王夫人的居所则先通过黛玉的行动和观察描写正室,接着再描写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的耳房:“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王夫人的居处已不是邢夫人所能比,连黛玉也不得不赞叹其“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了。两相比较,可知王夫人在贾府中的权力地位已然在邢夫人之上。
而与黛玉同辈的宝玉、迎春、探春、惜春出身高贵自不必说。论权力和才干则当数王熙凤,她在贾府中给黛玉的第一印象便是“放诞无礼”,不仅敢在贾母面前大声张扬,且见了黛玉先笑后悲又转悲为喜。当着贾母面安慰黛玉时连说两个“只管告诉我”,已显出其在贾府非同一般的地位。与王熙凤对照描写的是王夫人,小说亦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王熙凤快人快语,有意无意地在贾母面前吐露缎子失踪之事,王夫人赶紧轻描淡写搪塞过去。紧接着明明白白安排王熙凤给黛玉裁衣裳,王熙凤则回道“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姑侄二人一唱一和,既讨得贾母的喜欢与放心,也显示出以二人为代表的王氏在贾府中的权力与地位。
总之,《林黛玉进贾府》不仅是林黛玉的第一次出场亮相,更通过林黛玉的观察,对贾府内的环境、主要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一次集中的展现和揭示。此时林黛玉虽然丧母,但父亲尚在做官,她在贾府中仍算是做客,贾府中人对黛玉也自然带着三分客气。加之贾母对黛玉十分怜爱,其处境还算不错。待到日后,林父去世,黛玉不得不在贾府中长住下去。那时不仅其处境变为寄人篱下,贾府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黛玉与贾府间的关系便更加微妙紧张。
高中语文教材以《林黛玉进贾府》为引子,能从人物塑造、语言魅力、叙事艺术等多个层面引领学生走进经典著作《红楼梦》,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小说的环境要素的解读[J].语文建设,2001(10).
作者简介:丁成华(1977— ),女,江苏省泰兴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课堂阅读与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