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递式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胡吉人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表明层递式教学方法获得了很多教师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作文教学。掌握层递式教学理念,明确现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效层递式作文教学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层递式教学;初中语文;写作;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复杂、逻辑思维趋近成熟,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科内涵,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不少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觉得无从下手,或者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层递式”成为当前应用广泛且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层递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层递式教学方法

层递式教学法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分层”,即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如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写作现状等将其分成不同层次,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递进”,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将其分成不同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获得最优发展。层递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第一,学生阅读量少,写作素材有限。语文是对阅读量要求极高的一门学科,但初中生课余时间有限,课内阅读尚可,能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同时,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也缺少发现身边美景的“眼睛”,导致学生在写作中没有扎实的语言积累,也没有优质的生活素材,其文章缺少现实代入感,缺少激发阅读者情感的要素。第二,写作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欠缺主动性。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虽以创新为主,但是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围绕中考展开教学。写作教学多是教师出题,学生在2课时内完成,教师评阅打个分数。这样的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没有表达的欲望。再有,有的教师不分析学生心理,总是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刻板教学,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使得学生作文水平整体较低。

三、层递式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精准分层,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首先,根据学情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思维。教师可从学生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然后,从学生身心差异、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目标分层。比如,要求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A类目标:促使学生明确心理描写的作用,掌握心理描写的特征及手法,帮助学生熟练运用3种方法进行心理描写。要求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完成B类目标:分辨心理描写且学会运用心理描写,能至少运用2种方法进行心理描写。要求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C类目标:能简单掌握心理描写的概念,至少运用1种方法进行心理描写。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了解学情,精准分层,促使学生各有所得,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维、提升写作能力。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立足语文教材,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特征、手法等,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明确写作逻辑。例如,学习《最后一课》时,通过分析描写小弗朗士对过去溜冰、找鸟窝等逃学行为的悔恨以及对学习法语的渴望,加入感叹与反问,让读者感受到小弗朗士的悲伤。让学生了解这种心理描写手法为“内心独白”,运用第一人称的念叨、自述等,增强人物心理描写的真实性。对比鲁迅的小说《故乡》,其中也有多处心理描写,分析作者运用动词及比喻、拟人等手法,表达人物内心世界,让学生了解这种心理描写手法是“虚幻想象,表达感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文本为基础,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特征及多种写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进步空间。

(二)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这里说的分层,是指写作中由遣词造句到段落结构,再到整体优化的写作训练。

1.注意遣词造句,提高语言表达技巧。王力先生多次强调学好遣词造句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就是把阅读中理解掌握的词语“学以致用”。首先,要准确掌握词义,如在运用成语时,学生应该明确词语使用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而恰当运用。其次,要注意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分清褒义、贬义。第三,要引导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语法规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恰当推荐经典文章,让学生多读多练,体会遣词造句的使用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加深印象,逐步提高语言表达技巧。

2.提高段落质量,深化写作主题。段落既是词句的汇聚体,也是作文的重要构成部分,提高作文段落质量,有利于深化写作主题。由此,学生应在确定作文主题及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组织并合理调整段落。加强学生的段落写作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表情达意,将传统的盲目式写作转为精细化写作,让作文更灵动、情感更动人。学习《敬畏自然》一文,笔者引导学生分段,从人类征服自然、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到敬畏自然,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然后让学生学习课文分段表达的技巧,设计相似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鼓励学生尝试仿写,特别要求学生重视段落的逻辑顺序、段落的情感表达,正确理解段落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3.整体入手,优化作文结构。从遣词造句、组织段落到完善整体,此种层递式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的作文结构更加精致,既具有工具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也具有人文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可通过开展作文评估,评价学生的习作,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同时,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建议。对于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应指导学生修改错字、错句、理清结构以及积累素材等。对于具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应指导学生优化句式、段落并进行情感升华。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应指导其深化作文内涵、加强情感共鸣,采用更为丰富的写作手法。

(三)分层答疑与练习,布置写作任务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由此,教师应进行分层答疑,既符合课程标准,也能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查缺补漏。教师还可设定任务,如分享好书好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加强自己词汇和语言的积累,阅读课外书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每周选取一节或多节课进行阅读赏析教学,让学生自由分享优秀文章,或者是布置写作任务。为了提高写作质量,要恰当运用写日记、小练笔等写作方式,可以每周安排一次写作训练,教师要认真阅读并及时批改,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例如,学习《最后一课》后,教师选取一段,让学生编制剧本并进行演绎,检验学生的心理描写、情感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场景描写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层递式教学法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写作思路,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合理、高效的分层教学方案,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层递式教学模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摭探[J].成才之路,2019(3).

[2]钟志杰.刍议层递式教学法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相关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3).

[3]方丽芳. 论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

作者简介:胡吉人(1985— ),男,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吴江云龙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