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视角下主题单元教学的方法
作者: 雍春霞摘要:高中语文教师设计主题单元教学要注意一定的系统性,展开合理设计,进而提升教学实效。教师要基于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有序性原则,引导学生展开有条理地思考,将各种零散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在主题单元教学中体现出知识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系统思维;主题单元教学;高中语文
主题单元教学根据主题划分单元,将语文教学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和整体发展,将原本零散的语文知识和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体系。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主题单元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系统性,将万事万物看成是一个整体,关注事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关注事物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具有高屋建瓴、统观全局的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系统性原则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遵循整体性,实现意义建构
主题单元教学要结合某一个主题设置相关文本,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注重体现出整体性,要打破课堂内外的分隔,将各种相关的文本都融合到一起,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有意义地建构,提升其学习效率。当然,整体性是多方面的,体现为听说读写的融合,教师要适当设置综合性训练项目,打通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作者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文字展现出来,并创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场景。教师授课时运用整体性原则设置问题“如何用细节描写展现抽象的事物”,并融入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品读《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描摹音乐的作品,找出作品中描写音乐的诗句,说说作者分别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音乐。此后,教师还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相融合,引导学生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用形象的文字描写音乐。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写‘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了选文上的整合、阅读和写作的整合、师生沟通的整合。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特定的主题设置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展开积极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
二、遵循层次性,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结构,教师要基于层次性的原则设计主题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提升其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按照一个主题包含若干专题,一个专题包含若干问题的方式来构思整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授《祝福》一文时,教师可围绕“鲁迅作品赏析”这个大主题,设定若干专题,让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在“鲁迅小说写作手法探究”这个专题中,以《祝福》为例,再结合《故乡》《社戏》等小说,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分析,探讨鲁迅刻画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展现出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变化,探讨鲁迅布局谋篇的独特之处。在“小说的时代性”这个专题中,教师可以把《祝福》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整合在一起展开分析,了解这些作品展现的时代特点,分析鲁迅作品的时代性,了解现代作家作品所体现的鲜明的时代性。这样两个专题虽然都围绕“鲁迅作品赏析”这个主题展开,但涉及的角度却各不相同,有助于学生从语言赏析过渡到主题探究,使学生逐步深入地解析作品。
主题单元教学采用了“一次多篇,一篇反复”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递进往复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文本内涵,展开有条理地思考,深入理解作品的丰富内蕴,系统化地掌握各种知识,提升鉴赏、归纳的能力。
三、遵循相关性,整合关联要素
相关性也是系统思维的重要原则。因为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都处于相互联系、作用、影响、制约的状态,所以教师在设定单元主题时也要注意到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要找到同一单元若干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并基于这个共同点设计拓展类课程和活动课,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时,设计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要结合古诗词的特点,将其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作放在一起,围绕“词的格律特点”这一主题展开探究,以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由于《声声慢·寻寻觅觅》并不是“怀古”类主题,所以教师不宜将“探究怀古主题诗词”设定为主题。此外,由于《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很好地展现了女性的心路历程,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和《琵琶行》进行比较阅读,围绕“古诗词中的女性”这个主题展开,在此专题中要避免探究“《琵琶行》中如何描绘音乐”这样无关的主题。如此设定主题体现了作品之间的关联性,整合各种关联要素进行比较阅读,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主题知识。
四、遵循有序性,掌握内在规律
有序性是衡量系统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设计主题单元要注意每个单元的专题顺序,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先后关系,要体现出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这样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师说》《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等都是著名的议论文,教师可以将三篇文本整合在一起,设计主题“如何有条理地创作议论文。”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设定“了解议论文写的是什么”“分析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掌握如何让论证更有说服力”“尝试自主写作”这样几个环节,让学生对议论文有初步了解,然后按照结构、表现手法的次序分析具体创作方法,最后再展开写作活动,学生就能有条不紊、由易到难地展开创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引导,如多数学生喜欢记叙文,对其结构了解比较深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议论文和记叙文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处,对比分析,这样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
教师要注重主题单元学习的有序性,要结合教学环境、课堂生成资源等进行合理调整。例如,发现学生对某些热点话题非常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将该话题提前,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教师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在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系统思维视角,根据文体知识、语言特点、文化意蕴等组织单元主题,构筑合理而高效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的学习资源,组织他们成立学习小组,展开分工合作,指导他们运用系统化的方式展开学习,并引导其展示学习成果。这样才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展开主题单元学习,提升其系统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瑞玲.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20(7).
[2]陈丹.对高中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的一点探索——立足文本的主题单元阅读策略设计研究[J].课外阅读(中下),2013(2).
作者简介:雍春霞(1982— ),女 ,江苏省扬州高邮市三垛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