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课堂要“三学”而立
作者: 李文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一堂好课,既有知识的习得,又有情感的陶冶,还有智慧的脉动。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好课堂之所以“好”,在于它能够引领学生“三学”而立,即学有所向、学有所止、学有所长。
一、学有所向
好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点燃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他们明白为何而学、向何处去。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做学生梦想的点燃者。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鲜活的人物事例、深刻的哲理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与梦想,帮助他们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让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与追求。
学有所向的课堂,鼓励学生敢于梦想,勇于探索。它教会学生如何设定目标,如何规划路径,如何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学有所止
好课堂不仅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能教会他们何时该停止,何时该收敛。也就是说,好课堂也让学生知不足、知不为。知不足,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从而保持谦逊和渴望学习的态度;知不为,则是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出现的,哪些诱惑是需要抵制的,从而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这样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权威,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甄别信息、理性思考。
学有所止的课堂,凸显自律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自律中成长,在成长中更加自律。这种自律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
三、学有所长
好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实践的土壤中扎根。学有所长,不仅指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还包括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与提升。这样的课堂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增长见识。此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有所长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场所,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无论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还是心灵的滋养、人格的完善。这些成长和进步,将成为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助力他们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在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
好课堂要“三学”而立——学有所向以明志,学有所止以自省,学有所长以立身。好课堂能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