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亮创新之光
作者: 王慧 王超龙蔡琦在江西省创客教育圈颇有名气,被戏称为“大神”老师。他近乎传奇的故事,让他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1998年,蔡琦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瑞昌市大德山小学任教。2009年,他通过进城考试,以信息技术学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瑞昌市实验小学。“蔡琦老师从中等师范学校的‘普师班’毕业,从个人爱好到‘科创’教育,他专心教学和研究,从一个门外汉到现在创客教育圈的‘旗手’,他是‘专业的老师做专业的事’的最完美诠释。”瑞昌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柯樟贤介绍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在校园里发现蔡老师低头走路、自言自语,你跟他打招呼他也无动于衷,你千万别以为蔡老师高傲且无视他人,他正沉浸在自己的代码和机器人世界中,此时千万不要打扰他。”这是瑞昌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和孩子们的共识。蔡琦是一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他一头扎进信息科技教育领域,潜心钻研。旁人觉得苦闷的研究,在蔡琦眼中却是其乐无穷的。这份热爱,陪他走过了20多个春秋。
蔡琦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也不是工科毕业生,他是师范生。“一个‘中师生’,怎么会和让人望而却步的代码、错综复杂的编程开发板打交道?”这是大多数人的疑问。其实和蔡老师接触后,不难找到答案:他对事物始终保有好奇心,他爱钻研,能沉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1998年,蔡琦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他在教学之余,便扑在电脑上,研究硬件与软件。因此,他一时成了学校小有名气的“电脑专家”、兼职“电脑修理工和网管员”,老师们的电脑坏了、网络出现问题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蔡琦。因为喜欢电脑,也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蔡琦购买了很多电脑方面的专业书,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开启了他与信息科技教育的不解之缘。
蔡琦信息科技教育的引路人是他的师父万秀青老师。“进入瑞昌市实验小学后,我才知道原来信息科技还可以这样教,是师父点亮了我,除了上计算机课,我开始尝试带领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小问题来设计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如电热手套、‘自流水砧板’等。”蔡老师感慨道。在蔡老师的感染下,学生也越来越为这些小发明着迷,他们成了爱观察、爱思考的小发明家。万秀青老师改变了蔡琦对信息科技教育的认识,他经常带领蔡琦外出学习、赛课,参加各种科技比赛。2014年,在一次省级培训中,蔡琦被新奇的机器人吸引住了。他惊叹于科技的进步和机器人的神奇,对机器人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他觉得机器人非常智能、非常有趣,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我可以通过机器人教学,让孩子们爱上人工智能,爱上科技。”
小学科大智慧
很多人会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但能保有好奇心,并深入研究的人却为数不多,蔡琦是其中一个。蔡老师认为要教学生,自己先要把机器人研究透。于是,他省吃俭用攒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机器人,并将其拆开研究。他每天看教学视频,研究机器人编程和内部结构。他自学了C语言和程序算法,逐渐掌握了编程技术。
最开始,机器人创客教育没有教材,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器材,蔡老师一边摸索一边教学。10多年的探索和坚持,他逐渐开发出了适合小学生的创客课程,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他认为,玩转机器人,会玩不是最重要的,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思考、创新等能力更重要。他将教学分为非赛前阶段和赛前阶段,不同阶段侧重不同能力的培养。非赛前阶段,他主要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对比等能力;赛前阶段,他主要针对比赛规则指导学生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科技创新常常要购买编程开发板等器件和材料,成本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更好地普及教学、降低器材的投入,蔡老师研究起了编程开发板,他查阅资料,学习电子电路相关知识和PCB设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自主研发出了“创客编程开发板”,并将其投入教学中,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他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了三块编程开发板。“2021年3月疫情期间,我边上网查询电路相关知识边研究,设计并动手制作了第一块编程开发板。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需求,我又设计了第二块和第三块编程开发板。第二块编程开发板是对第一块编程开发板的细化和升级,第三块编程开发板是针对物联网功能设计的。我目前还在着手设计第四块编程开发板,主要是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蔡老师介绍道。除了设计编程开发板,蔡老师还自己编写机器人程序,这是他在赛前阶段的必修课。
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蔡老师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赛前,通常是蔡老师最忙碌的时期,除了研究比赛规则,他还会进行机器人程序编写。“大多情况下,机器人厂家的原定程序与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太一致,我喜欢自己编写程序,不断寻求最优策略。”谈到机器人程序编写的初衷,蔡老师这样解释道。
为了让学生赛出成绩,展现风采,白天,他带领学生刻苦训练;晚上,他经常编写机器人程序直至凌晨两三点。一个完善的机器人程序,需要不断测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有一次比赛前,他编写出了50多个功能子程序。
2023年7月19日至23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在浙江诸暨海亮教育园开展。蔡琦带领两名学生,与来自全国的机器人高手进行较量。在比赛过程中,他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在技术上指导,精神上鼓励。活动现场,角逐激烈,两名学生脱颖而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那次比赛轮式机器人项目的最高荣誉——“创新之星”称号。2024年,在此项活动中,他指导的学生又成为两个项目的“创新之星”。近几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摘金夺银,其中,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20多人获国家级奖,60多人获省级奖,170多人获市级奖。在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轨迹赛中,他指导的学生有7人获得冠军,80多人获得一等奖。信息科技教育成了瑞昌市实验小学的一张闪亮的名片。2024年,瑞昌市实验小学入选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小身板大能量
在瑞昌市实验小学实验楼的创客机器人实验室里,你总会看到蔡琦的身影,他或端坐在电脑前设计创客作品,或旁若无人、低头沉思,或在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模拟训练。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身板,却散发着大能量。
他积极开展科普常规课,打造“好奇心”课堂,让更多的学生走近科学、热爱科学;他定期为各社区留守儿童做公益科普讲座;他积极担任爱心科创机器人老师,经常为瑞昌市的儿童开展机器人公益课和科普活动;他经常公益接待周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参观创客空间的科技作品,为小朋友上科技课。
他眼神坚定,每一次挑战和困难,他都全力以赴地克服;他不张扬、不自夸,每当团队需要他的时候,总能挺身而出。2022年9月,在柯樟贤书记的建议下,蔡琦老师积极启动名师工作室组建工作。蔡琦老师引领九江市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信息科技教育,常年进行信息科技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蔡琦名师工作室学习氛围浓厚,以老带新、以点带面,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每周五晚上7点至9点是蔡琦名师工作室师徒线上研讨时间,从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经坚持了三年。蔡老师还经常带领团队利用钉钉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科普公益课。“以前,我们总说‘实小精神’,我不太理解,直到遇到了师父、师公,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实小精神’,他们的钻研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我,‘实小精神’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师徒之间、师生之间的传承。”蔡琦名师工作室成员曹川鹏老师感慨道。
蔡琦老师不仅是信息科技教育领域的耕耘者,更是一位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引路人。在蔡琦老师的带领下,瑞昌市实验小学的信息科技教育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学生探索科技的道路。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小身板大能量”的真正含义,证明了即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能散发出不平凡的光芒。在未来的日子里,蔡琦老师将继续他的使命,用科技启迪下一代,点亮更多的创新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