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听,是教育的原点
作者: 李玉婵早读结束,我刚想踏进办公室,就听见里面传来斥责声:“调什么座位,两个牛高马大的男孩子,整天在我面前嚷嚷调座位,一个班就二十号人,那么宽敞的教室,坐哪儿都像C位,你们还有啥不满意的?你以为学校是你家,想坐哪里就坐哪里。那么有劲儿,下午训练先罚跑操场十圈!”这是体育班班主任兼教练刘老师的声音。
“我不跑!”
“你敢?”
“我就不跑,我又没做错,为什么要罚跑?”
“没做错啥?刚才是谁拿起凳子要砸人的?就你这五大三粗的,拿起凳子就抡,老师在场,你也敢一言不合就动手,还讲不讲武德?”
“我只是晃了下,又没真动手……”
“没动手也得罚!”
我走进办公室,看见站在一旁的志源,他的脸因为生气和不服而涨得通红。对面站着的,则是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的辉煌。
“老师,我想换同桌,你再不给我换,我明天就不上学了!”志源的声音不是很大,却铿锵有力。
“啥?什么叫我不给你调座位你就不上学了?岂有此理!你这是在威胁我吗?”气急败坏的刘老师几乎要从凳子上弹起来了。搭档多年,他一点就爆的脾气我可是领教过的。
眼看气氛越来越紧张,我赶紧出来打圆场,“志源、辉煌,你们先出来,跟老师讲一下早读课发生的事。”虽然我不是体育班的班主任,但身为体育班的英语老师,我有责任去了解和化解早读课上发生的矛盾冲突。
我想:“志源与辉煌,从高一开始就是舍友、同桌,在训练场上也是搭档,一直是好兄弟。为何会突然发生那么大的冲突,非动手不可?”
我把志源和辉煌带到了隔壁的空教室里,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就在刚才的早读课上,志源在认真地读单词,辉煌却不停地笑他的发音。志源警告了辉煌后,辉煌不仅没有收敛,还变本加厉,忍无可忍的志源一怒之下拿起凳子就要砸人,幸好旁边的同学动作快,把凳子夺了下来,事故才得以避免。
解铃还须系铃人。看着情绪仍未平复的志源,我转向了辉煌:“辉煌,早读课不认真读书,嘲笑同学,就是你不对,必须接受严厉批评。说,为什么要嘲笑志源?”
“老师,是我不对,但我不是故意的,我觉得志源的单词发音有点奇怪,每次他读单词,我就忍不住想笑。老师,我没有嘲笑他的意思,我只是一时没忍住。”
“但是,志源警告了你,为什么你还继续笑?”
“我以为跟志源玩得好,他不会真的生气!”
“但事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对吗?”
“辉煌,在汉语中,‘以为’是我们对人或事物的某种论断、猜想,是一种未经思考与分析的不确定的看法。所以,今天矛盾的根源,就在于从始至终,你都沉浸在自己的设想里,没有去倾听志源的想法,无视他的抗议和警告,这不是朋友间应有的沟通与相处之道,这样不仅容易产生误会与矛盾,还会蚕食对方的信任,最终失去宝贵的友情。”
“对不起!老师,是我错了!我向志源道歉。”辉煌一脸内疚地低下了头。但我并没有就此打住。“我听班主任说,志源已经找过老师几次要求换座位了。我想问一下你们,你们是发自内心觉得跟对方无法相处,要换同桌和搭档了吗?”
“老师,我不想!我跟志源是最好的兄弟。”辉煌急忙解释道。听到这话,志源抬头看了一眼辉煌,眼里闪过一丝感动,脸色也慢慢变得柔和起来。
“志源,你呢?”
“老师,我……我只是不想每次我读英语的时候,辉煌都笑话我。我已经忍了很久了。我的英语确实很差,发音也不好,所以我才想努力学英语。可是辉煌的嘲笑,让我很难受,其他同学笑话我,我都可以不在意。但辉煌不能笑话我,我们是那么铁的哥们。”志源的眼睛开始泛红。
“志源,刘老师就是知道你和辉煌是重情重义的铁哥们,才一直没有理会你的要求。想给你们一段时间冷静一下,以免你们换了座位又后悔。但是你刚才真的太冲动了,差点酿成大错。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口头不能把事情说清楚,就试着用文字去表达,比如写纸条把你内心的真正想法告诉辉煌和刘老师。”志源听了,用力地朝我点了点头。
志源与辉煌握手言和后,决定再同桌一个月看看。一个月后,如果双方觉得有必要调座位,再向刘老师提出申请。在这期间,辉煌承诺不再笑话志源的发音,还主动承担教志源读英语单词的重任。
此外,我还告诉志源与辉煌,沟通是维持与发展友情的基础。而倾听,却是沟通的前提。“用心倾听”常常包含三个方面:我听你说,你说的我懂,我会根据你所说的调整我的行为。唯有用心倾听,我们才能进行有价值的沟通。
最终,若有所思的志源与辉煌高高兴兴地回到了班里。
而一直在办公室等待我反馈的刘老师,气已经消了。与刘老师搭档多年,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体育生在学习生活上,无法调解的一些矛盾,需要柔性管理的,交给我;学生简单粗暴的违规违纪的行为,他全权负责。
除了向刘老师解释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我把刚才跟两名同学谈到的“用心倾听”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特意跟刘老师讲了一下。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与刘老师没有俯下身来用心倾听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在志源前几次提出想要换座位的时候,刘老师应积极去调查了解一下原因,弄清楚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要怎么来调和,而不是急于拒绝和否定。当志源说出“你再不给我换,我明天就不上学了”这句话时,他不是在威胁老师,而是在向老师求助,他通过这样的表达,告诉我们,他与同桌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已经超出了他能自我消化的范围,他需要外界的帮助。
仔细分析后,刘老师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大腿:“你这么一说,好像有道理!是我太急躁了。不过,你懂的,我搞体育的,大老粗一个,以后有什么事情,还得你在旁边提醒着我,协助我处理。”刘老师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事情虽得到了解决,却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积极倾听,是指通过专注的倾听,全面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它不只注重听到对方说什么,更注重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图。遗憾的是,不管是刘老师,还是辉煌,都没有做到积极倾听,以致矛盾越来越大。
教育专家冯卫东老师曾用“听商”一词,来指人的倾听心向、能力和水平。积极倾听,是提高我们的听商、避开日常沟通的雷区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英语老师,“3F”倾听法是我能成为一名积极倾听者的秘诀,也是我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3F”,是指Fact、Feel、Focus,即事实、情绪和意图。Fact,是指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对事情的描述,不轻易打断,不急于根据个人观点做出评判或反应,以此建立基本信任;Feel,是指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在听明白学生所表达的事的基础上,细心体察和感知学生讲话时的情绪和情感,争取更深层次地理解对方,达成价值共识;而Focus,则是指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挖掘学生真实的意图、需求、期待,这样才能在后续沟通中开拓思路,寻求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李政涛教授说,倾听,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思想的原点。是的,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成为一名积极的倾听者,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把倾听当成一种富有智慧的教育方式与策略,引导学生在理解与关爱的氛围中汲取能量,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