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老师,您真的在听吗
作者: 段小华初秋,微凉的风透过窗缝轻轻吹进教室,带来一丝凉意。我裹了裹身上的外套,收拾好讲台上的物品,准备离开。临近放学的时光总是格外安静,校园里传来几声鸟鸣,还有风吹梧桐树叶的沙沙声。就在我准备关门的瞬间,门卫室的老李走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段老师,有你的信。”老李笑呵呵地递过来。
“谢谢,谁寄的?”我接过信,信封上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字——“段老师亲启”。我愣了一下,没看到署名,心想:现在谁还寄信呢?但在翻到信封背面时,我的眼睛顿时一亮,那个熟悉的笔迹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信是从一所高中寄来的,而寄信人,竟然是可可。
我急忙撕开信封,里面的信纸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可可,这个我曾经最放心的班长,三年前毕业,现在已经在非常有名的高中学习。信的开头很温馨,回顾了我们之间的点滴:一起布置教室,她为班级事务奔波忙碌的身影,每次班会后她的建议……但当我读到后面时,目光顿时凝住——
“段老师,您还记得我们那次关于‘三好学生’的对话吗?您真的在听我说话吗?”
我的心一沉,回忆的闸门在这一刻被打开。三年前的那个下午,那个我至今以为“理所当然”的决定,如今却因为可可的质问变得不那么确定。那一刻,我意识到,或许我没有真正倾听她内心的声音。
可可是个沉稳干练的女孩。她担任班长期间,处理班级事务一丝不苟,几乎没有让我操过心。她的优异表现,让我感觉无比踏实。那个时候,所有的老师都觉得,总有一天可可会成为一颗耀眼的星星。
那年秋天,我们班要推选一名区级“三好学生”。当时,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可可身上,我也觉得这个荣誉非她莫属。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想听听她的想法,确认她是否愿意接受这个荣誉。
“可可,关于这次‘三好学生’的评比,我想推荐你。”我开门见山地说道。
可可站在我办公桌前,依旧是那副稳重的样子,她低下头,似乎在思考。
“老师,其实……”她的声音很小,似乎还有些犹豫,“我已经有很多荣誉了。”
我微微一笑,心想,她可能是有些谦虚吧。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怎么会不希望得到更多的荣誉呢?
“没关系,这次的是区级荣誉,对你的升学很有帮助,你好好准备明天的演讲。”我自顾自地说完,在她的沉默中,结束了对话。
接下来的事情很顺利,可可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班级最高票,成为区级“三好学生”。本以为她会很开心,可是,我渐渐发现她开始变得沉默了,和我也悄然拉开了距离。那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觉得她可能是学业压力大。
读着可可的信,我心中泛起一阵酸楚。当时的我,为什么没能听出她那句“我已经有很多荣誉了”背后的真正含义?我只顾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却忽视了她心里的声音,错过了她内心的真实表达。
我静静地回想着我们曾经的对话。那时的她,或许并不需要更多的荣誉来证明自己,她可能更需要贴近她内心需求的关注与理解。然而,我没有认真倾听,错过了这个机会。
我开始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否真的在倾听学生的声音,是否总是以“为他们好”的名义替他们做决定,却忽略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一阵风从窗外吹进来,打断了我的思绪。那一丝凉意,让人感到些许刺骨,我也回忆起另一件事——那年的校运会。
运动会前,我看到可可一个人坐在操场边的座位上,她默默地看着场上的同学们欢笑打闹。她平时虽然稳重,但也不是这么沉默的人。我走过去,坐在她旁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可可,怎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她侧头看了我一眼,眼神有些躲闪:“我没事,老师。”
我能感觉到她在回避,但出于对她一贯的信任,我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拍了拍她的背,说了句“别太累了,有什么事可以随时跟我说”,然后就转身离开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刻的我如果能停下来,仔细听她的心声,或许我们之间不会有那样的隔阂。
我总以为她是个成熟懂事的孩子,不需要太多关心。但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被理解、被倾听。我以为自己了解她,却忘了每个人的心声都需要有人去真正倾听,而不只是被“听见”。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与学生建立连接。倾听便是桥梁。倾听意味着尊重,意味着老师要放下自己的“权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想法与情感。
如果那时我能真正倾听可可的想法,或许她会告诉我,自己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荣誉,而是想给其他同学更多机会;或许她会说,她希望我能看到她内心的成长,而不是外在的踏实稳重。可惜,我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读到最后,可可写道:“段老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有时候我感觉,您可能并没有真正听到我内心的声音。”看到这句话,我的心情很复杂,眼前仿佛再次浮现出那个安静坐在操场边的可可,那个曾经用温柔的声音告诉我“没事”的她。
那天,我回了可可的信,向她表达了我的歉意和感谢。感谢她的提醒,让我认识到了倾听的意义,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也许在她的心中,这个问题早已释然,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
我知道,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管理班级事务,更是在每一个时刻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因为,只有当我们俯下身去倾听,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更远。
倾听,不只是听见,还要听懂。在那微凉的秋风中,我重新明白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