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素养立意”的单元整组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林奕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学业质量”这一概念,强调素养导向的质量观,这也意味着作业和试卷命制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能有效检测与反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教学,如何在作业和命题设计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一、找方向:“双减”背景下“素养立意”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要求
特级教师黄国才认为,不管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还是之后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都不可能容纳足够的作业,更不会有三至六年级的期末测试题。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就必须由教师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根据实际学情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即实践性、探索性、跨学科作业)。
基于新时代“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单元整组作业设计,是发挥作业育人功能的前提和保障。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组作业设计为例,探索“三维度六要求”(见图1),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坚持“新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坚持科学规范,提高作业质量。重构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的作业,旨在考查学生对学科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寻策略:走向“素养立意”的小学单元整组作业的改进
1.目标导向,联结要素
其一,搭建层级目标。任何作业都必须体现明确的目标,系统化的大单元作业涉及目标的多元整合。首先,教师要熟悉学段总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其次,教师要明晰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前后关联,构建阅读能力层级目标体系;最后,教师要细化课时作业目标,制定课时作业目标明细表,指导选编、改创单元整组作业。
其二,联结语文要素。知晓单元语文要素在知识体系里的“坐标”,厘清语文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示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美,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指向图像化能力的培养,“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助力“想象画面”的提升,而学习“优美生动的语句”的写法,则是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落实语用。
立足单元作业目标,精“校”作业课时目标。笔者将其中可以检测的内容确定为单元作业目标,其中有常规作业目标、基础性作业目标,如认读、书写词语,背诵、默写指定段落等。笔者根据“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做观察记录卡”这三条重点学习目标,梳理读写结合点,优化作业结构,丰富作业类型,制定了重点作业目标(见表1)。
单元整组作业设计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依据,围绕单元目标设计不同的任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整体设计,一线穿珠
为避免当下作业的零散、孤立、割裂等问题,教师应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对所选的素材进行整体规划,注意知识的结构化,问题解决的综合化,核心素养的整体化。如各个板块应凸显什么样的意义主题?字词句篇,应以什么样的载体呈现?知识、思维、审美、文化该以什么样的材料附着?教师应根据整组作业所要凸显的目标、价值和文化品位,精心选材、深度整合。
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笔者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可爱的生灵”,设计了“六站式”学习导航:诗蕴生灵—燕子驿站—夏日荷塘—昆虫乐园—春日游园—自然总站。整体设计,构建支架;素养立意,一线穿珠(见表2)。
教师要根据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如“自助餐”式作业,有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等;“套餐型”式作业,有口头、书面、实践、综合四种作业类型。教师要避免“简单化”的作业布置方式,应倡导阅读、探究、合作、体验等多种作业类型,设计一些“长作业”,丰富作业类型。
3.趣创情境,发展思维
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要依托丰富、真实的情境,需要具体的任务驱动,以及巧妙隐蔽的引导和暗示,配以灵活、富于变化的呈现形式。这要命题者研精覃思、巧妙呈现。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主题的设计,可以以学生喜欢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切入:“冬奥会太有趣啦!北京的冬天太美啦!”“让我们一起邂逅大自然中的可爱生灵吧!”既关注冬奥会热点,又巧妙开启学生单元主题学习之旅,看似“无意”,实则“有心”。
单元整组作业设计,改变了过去单篇、零散的作业设计形式,聚焦单元整体,紧扣“想象”这一关键词,从儿童立场出发,以游园闯关为大情境,将类型丰富的作业与跨学科实践作业相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记录花鸟鱼虫的“备忘录”、古诗词旅行路线图等,让学生在真实而有意义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将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融合,既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思维能力。
4.任务驱动,项目推进
作业设计要充分关注作业类型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作业内容与问题解决的一致性。设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立体、多元的方法,借助“导学—课练—实践”这一作业支架,落实单元要素训练;以项目式作业为抓手,以任务为驱动,发出“赏春”邀请(见图2、图3)。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接受情感的洗礼和价值观的熏陶,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育人立场。
5.素养立意,多维评价
“素养立意”下的小学语文作业,通过三维目标融通,旨在考查学生对学科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嵌入式、单元整体式作业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积极性,促进自我完善。
其一,倡导描述性评价,彰显学科育人价值。作业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应成为育人的载体。单元整组作业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养立意。以核心素养为“核”,以五育融合为“翼”,以学生的学习与评价为中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完成方式,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并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见表3),让学生自主对照标准,更好地完成作业。
其二,巧设评价清单,多维评价促反思。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比基于学科知识点的命题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答案要有梯度,以检验学生认知水平,做到科学评价。如为了达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板块的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春的邀请函”“春的诉说”“春的约会”“春的寄语”四个任务,制定了不同层级的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有助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层级目标,还可以向更高层级发起挑战,不断努力、不断提升。
基于“素养立意”的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作业,依标扣本,规范操作,从“旧路”上探索出“新途径”。教师设计单元整组优质作业,旨在唤醒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助力“教—学—评”一体化的构建,助力“启智增慧,培根铸魂”培养目标的达成,以求“减负”“提质”,赋能育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