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话”主题单元统整教学的“境脉学习”设计
作者: 颜琳
作者简介
颜琳,中小学高级教师,福建省骨干教师,福建省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宁德市教坛新秀,曾获中央电教馆第二届“希沃名师杯”全国互动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主持福建省教科所“十三五”重点课题和福建省教育厅“十四五”中青年教师科研专项课题7项,曾在《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一、“境脉学习”内涵解读
在教育领域,“境脉”一词最早在《人是如何学习的II:学习者、“境脉”与文化》这一权威研究报告中被提及。在教育学领域,“境”,指的是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情境,是一连串动态的、立体的、绵延的、多元化的真实学习情境;“脉”,指的是情境脉络,它由教育者从学习情境中提炼出的若干情境问题组成。在这种情境脉络的引领下,厘清知识脉络、组织活动脉络,引导学生进行一连串富有境脉关系的“境脉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课堂学习范式。
“境脉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体现了对事物全部情境的整体把握。全部情境包括由学习者自身的记忆、经验、动机和反应构成的完整内部世界,以及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的外部世界。学习者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结、不断交互,在变化、更迭中,朝着一定的脉络发展。“境脉学习”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内部需求出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二、“境脉学习”的价值追求
(一)从“单个情境”走向“多个情境”
传统课堂一般在导入环节只创设一个情境,而“境脉学习”的课堂是创设一连串相关联的、绵延的学习情境。这些情境由单元内部诸多学习要素组合而成,是动态的、立体的、真实的多元化情境。这种网状的“境脉”情境将单元学习要素横向关联、纵向关联,形成一个情境脉络网,如同人体的血管脉络一般“四通八达”。叶圣陶先生曾提出“特设境遇”观点,他认为,教育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教师要设计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多个“特设情境”,让学生在抵达需求的语境中碰撞升华,唤起学生移情移志的真实学习。
(二)从“知识孤岛”走向“脉络结构”
知识孤岛,指知识缺乏组织,各个知识点零散分布,有效资源得不到整合,无法融合、贯通。这样的“孤岛”效应,使知识无序、散乱,无法形成知识系统,仿佛大海中的一个个孤岛。在教学中,教师常沦陷在“知识孤岛”中。例如,将单篇课文作为孤立、没有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课时教学。这种单篇、零散的教学,未能使学生有效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将孤立的知识点作为学习内容,无法有效实现整个学习系统的动态运行。故而,教师要将相关的知识点以继承、前驱、后继、平行、关联等形式排列组合,以组成前后衔接一致、具有完整意义的“境脉学习”系统。因此,以单元统整教学为抓手的“境脉学习”有利于探究知识之间的关联,使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是一种重建、加工与执行的学习方式。
(三)从“教为中心”走向“多维互动”
与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堂不同,“境脉学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个体在情境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建构,由“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让学生置身于“多维互动”的“境脉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学习情境中持续地、积极地、有效地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包括他们与各种网络资源的多媒介互动。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思维、核心素养等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多维互动”的“境脉学习”中,师生都是学习者,他们在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中提升自己的思考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从而实现学习目标。选用“好情境”是“境脉学习”的关键,良好的“多维互动”是“境脉学习”的桥梁,精心设计“好活动”是发展“境脉学习”的途径。
下面,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整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精心设计“境脉学习”的进阶型任务活动。
三、“境脉学习”活动设计
(一)选定“境脉学习”单元教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为主题组织教学内容,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四篇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旨在让学生在情境、心境、意境、学境等“境脉”中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从本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功能定位来看,本单元归属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基于以上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大情境设为“举办‘神话故事节’”,以四篇课文为支点,引导学生参与课文故事会。理想的学习情境,通常具有真实性、实践性、关联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努力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启动学生的“境脉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境脉学习”结构图(如图1)。
(二)锚定“境脉学习”单元目标
目标是实施任务群的方向和目的地,“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要从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策略建构和精神成长四个方面来确定。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可制定如下单元目标。
1.知识积累目标:能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神话故事中的优美词句。
2.能力提升目标: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感受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语言的感悟能力;能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具有想象作文的习作能力。
3.策略建构目标:能运用提问、预测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4.精神成长目标:能在阅读中感悟神话故事中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探索和独特理解。
“境脉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性、系统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前既要明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兴趣等,又要把握学生学习单元内容后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关键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也要明确自己“从哪里出发”(已有基础)、“要去哪里”(学习目标)以及“要怎么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使新旧知识衔接,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以达到学习要求。
(三)制定“境脉学习”任务活动
“境脉学习”理论下的任务活动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主动参与相应的活动,使师生、生生之间充分交流、相互启发、深层对话,以促进学生经验的调动、思维的萌发和情理的感悟。例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举办‘神话故事节’”这一大情境下,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品读神话故事、传讲神话故事和创编神话故事。
任务一:品读神话故事
这个单元的“快乐读书吧”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世界经典神话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目标,调整、重组单元学习内容,在本单元学习的起始阶段,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同学们,神话传说多姿多彩、代代相传,充满着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不畏困难的夸父,有无私奉献的盘古,有用音乐征服草木万物的俄耳甫斯,还有敢捉弄北风的辛格比……这些人物形象至今熠熠生辉。大家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让我们开始阅读吧!”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单元整本书阅读的“知识境脉”任务驱动下,开始神话阅读之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因此,依照“新课标”要求及单元目标,教师可以设置“神话阅读交流会”任务,并安排相应活动。
活动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阅读成果,如制作“神话人物推荐卡”。
活动2:为喜欢的神话人物代言,评选“金牌神话传讲人”。
活动3: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以《我和 过一天》为题,展开阐述。
引入“境脉”的教学,要以一连串的情境活动为脉络,用真实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身心愉悦、深度投入的全方位交流互动中实现情与智的交融。
任务二:传讲神话故事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概括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意在引导学生品悟神话情节和人物的“神奇之处”。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要素和具体教学内容设置以下活动,让语文素养的培育扎实落地。
活动1:举办“《盘古开天地》故事会”,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盘古伟岸挺拔和无私奉献的形象,试着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活动2:举办“《精卫填海》故事会”,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的品质。
活动3:举办“《普罗米修斯》故事会”,交流故事中打动自己的情节,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感受主人公为人类幸福不畏强暴、勇敢坚毅的美好品格。
活动4:举办“《女娲补天》故事会”,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故事,能发挥想象补充故事情节,感受女娲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者自身的状态等诸多学习要素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从感悟到体会、从读到说的过程,实现语言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整体提升。
任务三:创编神话故事
从文本体裁看,本单元为“神话”主题单元,且单元导语页明确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这与“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段要求“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不谋而合。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写作境脉”活动。
活动1:创编想象故事。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神话和童话,那些神话和童话中的哪个人物最令你喜欢呢?如果有机会和他们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神奇有趣的事情呢?赶紧拿起笔,以《我和 过一天》为题,写下有趣的想象故事吧!
活动2:绘制故事连环画。同学们,有趣的想象故事配上有趣的图画将更加吸引人,请你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绘制连环画吧!
活动3:绘制故事情节思维导图。同学们创编的故事情节一定很神奇,请你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绘制故事情节思维导图。
活动4:按照评价量表(如表1),评选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
以上情境任务和学习活动是基于单元统整教学的“境脉学习”理念设计的,着力构建了整本书阅读的“知识境脉”,践行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境脉”,创编了想象故事的“写作境脉”,以大情境“举办‘神话故事节’”为主线,逐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这种“境脉学习”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诸要素融为一体,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中,可操作性强的任务活动是“境脉学习”的关键,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境脉学习”的桥梁,“教、学、评一体化”是“境脉学习”的评价尺度。在“境脉学习”理念下,教师可以统整单元知识,以真实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若干情境为依托,开展实践型、多样化、跨学科式的活动,构建完整的情境脉络,引导学生通过“境脉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