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强化“小练笔”

作者: 熊建峰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精读课文后灵活安排了一些“小练笔”,这种表达训练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用不容小觑。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小练笔”的特点,探究教学“小练笔”的意义和策略,以增强学生领悟文本内涵的能力,激发学生持续练笔的兴趣,实现以写促悟、以写书怀、以写练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明确编排意图,把握“小练笔”的意义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若干“小练笔”,就是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揣摩表达方法,练就单项表达技能,助力学生高效完成单元习作。

1.以写促悟,感受人物内心

语文教学要聚焦重点片段,指导学生结合语境揣摩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师可以借助“小练笔”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根据课文中主人公桑娜和丈夫沉默的场景,写一写此时桑娜的心理活动。这一“小练笔”属于补写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教师要怎样指导这一“小练笔”呢?

这一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依托内容,猜想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2~20自然段,猜想桑娜要怎样与丈夫沟通:她担心丈夫不肯收留孩子,也想到了今后的艰难处境。第二步,构思情节,思考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猜想桑娜的内心活动:她最想倾吐的是什么?听到丈夫说天气糟糕时,她最担心什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达支架:描写心理活动时,可以先写心理活动后写人物表现,可以用“她想”引出,也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测人物心理,表现出桑娜紧张、欲言又止的矛盾心理。第三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

2.以写抒怀,畅谈读书梦想

语文教学要依托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主人公的远大抱负和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借助“小练笔”话题,让学生以写抒怀,畅谈心愿或梦想,确立远大志向。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这一“小练笔”就是以写抒怀、畅谈心愿类练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读书的目的,再让学生分组交流、抒发感想,最后让学生动笔记录。教师引导时要注意两点:其一,引领价值观。就学生五花八门的读书观,教师要适当引导。例如,对于部分学生提出“读书是为了找到体面的工作”“读书是为了光宗耀祖”“读书是为了改善家庭状况”等观点,不要直接否定,而要鼓励学生树立更高远的目标,激励学生努力上进,创造更美好的人生。其二,指导表达。教师要让学生明晰:动笔时,既可以先写读书的目的,再陈述理由;也可以先陈述理由,再写读书的目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以清楚明了的理由为支撑。

3.以写练能,搭建习作支架

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小练笔”,能为单元习作教学搭建上档升位的支架,降低单元习作教学的难度,提升学生习作的信心,助力学生形成某一单项表达技能。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样子,写一种喜欢的植物。这是一次热身练习,属于片段仿写,旨在为学生更好地完成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搭建支架。这一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挑选练笔对象。植物,既包括花草树木,也包括粮食作物和蔬菜瓜果。不管哪一种,都要挑选熟悉、了解的。第二步,回顾课文写法。课文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了荷花刚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表现出荷花的美丽多姿,学生要在准确回顾的基础上迁移运用。第三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

4.以写激趣,养成记录习惯

教好“小练笔”,能引领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养成勤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依托生活中的照片,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描写生活场景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学生时时记录美好生活的习惯。这一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确定选材。挑选一张个人照或合影,可以是过生日时的欢乐照片,旅游时的难忘照片,家庭聚会时的幸福照片,参加公益活动时的纪念照片……从照片中挑选最喜爱的一张来写。第二步,梳理表达。首先,确定表达顺序;其次,注意特定环境,表现生活气息;然后,抓住人物细节,突出个性特点;最后,运用动静结合,呈现鲜活画面。第三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

二、把握练笔类型,探究“小练笔”的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小练笔”,类型多样、特点各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其特质,调整教学策略,夯实“小练笔”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1.依样画符的仿写

仿写是写好习作的第一步。仿写是揣摩语言形式、体会表达特点、掌握表达技巧、内化语言规律的有效方式。仿写,既求形似,掌握基本技巧;更求神似,仿中出新,写出与众不同、别具匠心的习作。

(1)片段仿写

片段是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整的段落,哪有精彩的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精选课文中运用了转折、对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等手法的典型范例,指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构段规律,写出规整的段落。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匆匆》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能将时间的流逝写得如此感人,并鼓励学生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谈谈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这一仿写“小练笔”能让学生加深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提升表达能力。这一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回顾课文写法。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作者怎样把时光的流逝变成具体的场景,体会时间从洗手、吃饭、睡觉这些小事中流逝的感觉。第二步,练习口头表达。根据提示,让学生口头练习:(   )时,日子(   );(   )时,日子(   );(    )时,日子( )。第三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

(2)篇章仿写

篇章结构承载着具体内容,支撑着主题思想。不同的文章,篇章结构各不相同:有的先总后分,有的层层递进,有的对比展开,有的由果溯因,等等。教学时,教师要挑选篇章结构有代表性的部分,指导学生练习仿写,以掌握谋篇布局的技巧。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本次“小练笔”属于仿写议论文片段,要求学生运用具体事例阐明观点,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的理解,提升谋篇布局的能力。这一教学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回顾课文写法。回顾课文运用了哪些具体事例,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第二步,自选练笔观点。弄清不同观点的含义,自主挑选一个观点来练笔。第三步,精选具体事例。事例要具体,要有说服力。第四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围绕观点,陈述事例,叙议结合。

2.破旧立新的改写

改写,就是要改变文本原来的表达方式,破旧立新、另起炉灶,既可以改变表达顺序,也可以改变文章体裁;既可以改变表现手法,也可以改变叙述人称。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的“选做”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这一“小练笔”属于改编剧本。怎样把故事改编成剧本呢?教师可以分四步指导。第一步,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第二步,阅读“阅读链接”,了解剧本写法。第三步,依据课文,改编剧本。改编时,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场景、道具,把叙述性的语言改为人物对话,把叙述性的情节改为人物的动作或活动,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呈现出人物的活动场景或个性特点。以西门豹给卫士下达惩处命令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设想:西门豹是怎样对卫士下达命令的?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是怎样的?卫士会怎么回答?巫婆和官绅又会有怎样的言行、表情?让学生明晰:对话时加上相应的动作、表情,表演才会更生动。第四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

3.化虚为实的补白

许多作家会在创作中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有探究价值的“空白”,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把作者有意省略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可以感悟课文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独特魅力。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这一“小练笔”属于补写,通过尽情玩耍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教师可以分三步指导。第一步,打开思路,挑选练笔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相关语句,提问引发想象:文中的孩子们是怎样自由玩耍的?学生既可以想象孩子们在花园里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的情景,又可以想象孩子们与巨人和谐相处的情景。第二步,回顾课文,梳理表达方法。课文第14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先用总起句引出下文,再用动作描写体现孩子们欢快玩耍的情景,使条理更清晰。第三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

4.不拘一格的拓展

拓展型“小练笔”,就是不受课文内容或主题的限制,要求学生跳出课文,寻找新的事物作为练笔对象,并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提升表达技巧。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的课后“小练笔”鼓励学生想想自己听过的“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与同学交流。这次“小练笔”属于延伸拓展,学生要跳出课文内容的束缚,发挥想象、拓展创新。教师可以分三步指导。第一步,选择熟悉的话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对象,让学生试着分析计划写的事物及其特点,如鸟儿是歌手,青蛙是演奏家,厨房是音乐厅……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音乐厅有哪些乐器?怎样合奏?挑选自己熟悉的内容来写。第二步,思考表达的方法。先写一个中心句,再围绕中心句展开想象。第三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

5.相差无几的经历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常写乐事、忧事、趣事,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养成记录日常见闻和所思所感的习惯。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并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这次“小练笔”旨在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促使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分三步指导。第一步,回顾经历,挑选素材。教师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回顾心酸的经历,可以是与父母、老师、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也可以是被生活中的某一情景所影响的事。第二步,结合课文,梳理表达。课文细致描写了母亲工作的场景,再现了工作的艰辛,使“我”鼻子一酸。作者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把见闻和感想写得细致生动。第三步,完成片段练习,相机交流指导。

语文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增长智慧、活跃思想的重要课程。阅读是吸收,重在陶冶情操、提升品质和积累语言;习作是表达,重在抒发感情、交流思想和运用语言。教师要优化“小练笔”教学,夯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以写练能,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