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心让学生“炒回鱿鱼”
作者: 刘春花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课本还没走到教室,就听见教室里传来了学生的欢呼声,还伴有笑声。我马上停住了脚步,心想肯定又是学生在展示他们的“新魔法”!
这是我新接手的班级,班里的学习氛围较差,所以,在开学初,我就有目的地布置了一个课前活动:学生轮流到讲台上演示趣味化学实验。活动虽然简单,但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挑选和演示趣味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趣味化学实验展示时,学生虽有摔坏仪器的尴尬、结果不理想时的互相抱怨,但我看着这一幕幕,内心却是莫名欣喜——欣喜于他们的变化,欣喜于他们的成长。今天是怎么啦?我都还没到,他们就开讲了?这场景,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
带上一届学生时,在他们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特意设计了较为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演示、讲解。我选择站在教室后面当听众。
有一次,几个学生你推我搡着进了办公室,其中一个学生被推到前面。看着他扭扭捏捏的样子,我不由得笑了。在我的催问下,他终于红着脸对我说:“老师,跟您说个事,行不?”在我的微笑等待中,他接着说道:“下节课轮到我讲课了,我想您下节课就不要来了,行不?”“为什么?”他并没有回答我,只是对着我羞涩地笑。
这节课,我真的没有到教室去,我偷偷躲在教室后门观望。“讲得怎么样了?他能唬得住那些调皮的学生吗?原理讲得清楚吗?”我有着太多担心与不安。我不时地从后门的窗户偷瞄。教室里时不时传来的笑声让我稍微放松。
渐渐地,我发现,之前的担心全是多余的。用化学课代表的话来说,那节化学课他们开心地学到了知识!
难不成现在这班学生又要“炒我鱿鱼”?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
直到教室里完全安静了下来,我才走进教室。我说:“怎么样?搞清楚实验原理了吗?”“搞清楚了!”应答声是从未有过的整齐响亮。于是,生笑,我亦笑。原来,他们要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自由”空间!其实很多时候,在没有我们这些成年人的场合,孩子们也能把事情做好,或许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得更好。
想想我们的孩子,从娘胎里就开始接受教育。孩子出生以后,更是层层加码。不是有一句一直让人颇为骄傲的教育名言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刚刚睁开眼睛开始,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就已经打响。从幼儿园到高中,整整15年,也许他们过着压抑得如一潭死水似的生活。教师和家长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设计好了的道路走下去,从不让他们脱离自己的掌控。这无疑会扼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而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感觉到的肯定是一个四周都是厚厚的墙壁、让他们喘不过气来的窄窄空间。他们面对这些时,也只能呈现他们这个年龄所不应该有的苦闷、忧郁与迷茫。
有的时候,故意让学生“炒回鱿鱼”,把自主学习、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多做几回主,也未尝不可!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