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作者: 曾建洪《大先生于漪》作为一本全景式记录“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教育人生的书,以特有的方式,为广大教师生动讲述了于漪的人生故事,追寻了大先生的力量源泉,传播了大先生的师德精神,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立体的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为学:学无止境地自我攀登
于漪先生的为学,是学无止境的自我攀登,她既向前看,学而不厌;又向上看,学人之长;还回头看,量己之短。
向前看,学而不厌。起先,她是历史老师,后来,她服从组织安排改教语文。于漪老师连最基础的汉语拼音都没学过,她凭着一股韧劲和顽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钻研、一点一点地自学,硬是把中文系的全部专业课程吃透。身为语文老师,她紧扣教材深入学,她细心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对课文前前后后、周边的关系思考得非常清楚:大到学科的性质功能,小到一个句子、一个词都深入钻研。她,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在重要的理论上反复学,直面时代的叩问。她在紧跟时代步伐、抢占理论制高点学习的同时,她的全局意识、超前意识、时代气息等素养也随之增强。
向上看,学人之长。只有榜样才能教出榜样,于漪老师对此深信不疑,她不仅牢记“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而且她还一直追寻榜样的脚步,她时刻以鲁迅、闻一多、苏步青等为榜样,为自己前行提供巨大动力,用尺子量榜样的长处,并学榜样的长处。她向同行学,处处留意同行的优点,哪怕是教研组会议发言,她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学,从中汲取养料滋润自己、丰富自己;她向专家学,学习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谦逊的美德、真善美的境界;她还向学生学,将学生的长处、优点、特色一一找出来,学习他们的童心童趣和优秀品质,倾听他们的新思路和新观念,感受他们的青春活力,实现师生的心灵交融,享受美好的教学相长。
回头看,量己之短。每上完一堂课,于漪老师都会记录学生的闪光点,记下自己的不足,凭借这些宝贵的不足、缺陷乃至错误,她严谨治学、不断进取。她一辈子都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是教在黑板上,还是教在了学生的心里”,于漪老师无疑是清醒的,她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常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就越比出自己的干劲,比出内驱的动力。她虚怀若谷、耳聪目明,听得进入目入心的话;她勤于反思回头看,勇于自我挑战和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70年来,她勤于思考、笔耕不辍。她把自己的实践、研究一一付诸文字,累计出版了近600万字的著作,是当之无愧的为学榜样。
为事:教书育人的先锋模范
于漪先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全身心教书育人。她既心无旁骛,一心为学生,又敬业奉献,一丝不苟。她教书育人,勇于创新,是治学、治班、治校的先锋。
心无旁骛,一心为生。选择了从教,一辈子做老师,选择了高尚,一辈子学做老师。于漪老师是无怨无悔的。她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以其慈母般的爱,给灰心者做光,给失味者做盐,真心做学生的知心人,用师者的大爱和大智慧温暖、改变着一个个不同的生命。她将自己的特级教师津贴全用于资助学生,而她的儿子一直到工作时都没舍得买过一双皮鞋,她自己更是拮据度日。在遭遇家庭变故时,为了不影响高三毕业班孩子们的前途命运,她克服重重困难咬牙坚持上课,从未落下一堂课。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儿子的小屋子就是学生暂住的温馨港湾。她心无旁骛、深情地爱着学生,“学生就是她的天下”,她真诚地、尽己所能地帮助学生。她犹如红烛一般,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敬业奉献,一丝不苟。为了备好一堂课,于漪老师会将每句话都写在教案上,然后像对待学生作文一样精心修改,之后把口语转变为规范的书面语,再结合自身、学生的情况进一步润色。即使是仅有的一刻钟的上下班时间,她也充分利用起来,在脑子里“过电影”似的思考课的导入、铺展、过渡等,她边走边琢磨。为了备好一堂课,她不仅将教材烂熟于心,如出己口,如出己心,更认真备好每一个学生,她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好好地去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做好目中有人的老师。她善于运用不同的教育行为来拨动学生,因生、因境、因时去推动、唤醒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铺路,用爱滴灌生命。
教书育人,勇于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于漪老师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她是基础教育战线上的典范。她最早提出“知心才能教心”,她旗帜鲜明地提出“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教育观点。她从不重复自己的课堂,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她也不会用同样的方法教第二遍;她第一次提出“教育就要育人”,寻求一种网络式、辐射型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她连续撰写文章,多角度阐释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直接影响到当时语文课程标准的起草;她创造性地提出“两代师表一起抓”,既抓学风,又抓教风,她不忘培养青年教师,多方奔走组建了中国的第一个教师学会,虽已耄耋之年,她仍亲自领衔开展“种子工程”培训、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等,培养了农村骨干校长和教师600多名。
为人:一身正气的师者楷模
于漪先生,一身正气,为人师表。她既心怀家国、不忘初心,又自强不息、虚怀若谷,用生命镌刻教育工作历程,更用爱与热情活出生命的意义。
心怀家国,不忘初心。少年时的于漪辗转求学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立志苦读。青年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且择一事终一生;当组织有需要的时候,她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改教语文;20世纪70年代,她几乎成了“治理乱班专业户”,学校也总是把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她班上塞,但她却毫无怨言,她总能将如一盘散沙的乱班带成先进集体;20世纪80年代,她临危受命当校长。她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亲自抓学风与教风,推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优秀典型;她始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80多岁高龄的她,更是甘当人梯,亲自领衔学科德育名师工作的建设,不遗余力地为骨干教师上德育示范课百余节,更不失时机地将世博会题材转化为德育的优良教材,亲自参与上海教育电视台《世博一课》节目的录制。
自强不息,虚怀若谷。她于家国危难时不失自我,奋发苦读;于临危受命时,坚持“我为人人”的自觉,倾注爱心,任劳任怨,奋发有为;于罹患重病、数度病危时,怀“人人为我”的感恩之心,用爱与热情活出生命的意义,于漪先生当是我们自强不息的标杆。收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人民教育家等荣誉后,她仍艰苦朴素,淡泊名利,虚怀若谷;耄耋之年,她仍不遗余力地将心血倾注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她兼爱天下,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先生。
我们是幸运的,能够有机会和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大先生近距离“交往”;我们是幸运的,能够有机会向于漪先生学习,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