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重构 指向素养
作者: 张书献整合、重构现行教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改进、创新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敢于重构教材,实现从教课文、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一线教师如何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进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效教学?这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用好教材、重构教材是可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选取教材中相同主题的文本,将其整合,用一课时或几课时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这便是学习任务群下的、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教学。
进行基于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材重构时,教师既要整合课内文本,又要联合其他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与发展需求,选择文本数量、范围,重新选择、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实施课内外文本整合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摒除传统观念,按照学生的“学习逻辑”整合、重构教材,探索实施课程教学,而不再是简单地按照已有的教材编排逻辑操作。
按照“学习逻辑”选择、组合课内外文本,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属大手笔整合、重构教材。在操作的时候,教师要明确的是,从课程教学实施的角度看,课堂活动主体一定是学习者,即学生,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一定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实现的。也就是说,重构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坚守“生本”与“学本”。因为学习任务群不是传统的教学任务群,所谓的课本也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而是“学材”。课程教学,要切实落实好相关学习任务群指向下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课标”给我们的特别提醒。所以,我们应在思想、理念、策略、方法等方面探索、转换、升级,以求通过重构教材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而然地发展、提升。
通过重构教材落实学习任务群指向下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过程,是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基于学习任务群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真实生成与生长。这种真实生成与生长,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一定是在学生真实的语用实践活动中自然发生的。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看,教师不能仅探索课内外文本的整合,还应致力于探索实现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的协调与融通的方法,使课程学习过程突显整体性、协同性、综合性、情境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这里谈的重构,是深度重构,并与当下轰轰烈烈的大单元教学相关联。所以,践行“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教师应在教材单元内诸文本之间,课程内容与其他类文本之间,生活、社会、自然界之间,深度关联、整合与重构,集中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