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学习目标优化学习主题
作者: 朱红伟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向和追求。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能为教师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以及开展学习评价提供明确的指引。因此,学习目标也是教师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设计学习主题的重要依据。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习主题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载体,好的学习主题有助于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可见,学习目标与学习主题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设计学习主题时,教师应对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科学分析。教师要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该怎样学习”等。教师要在综合考虑这些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学习主题,更好地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深入研究学习目标
学习主题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时,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对学习目标的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我们依据学习目标的层次,将其分为基础性学习目标、提高性学习目标、发展性学习目标等;依据学习过程的推进,将其分为“课前导学”学习目标、“课中共学”学习目标、“课后延学”学习目标等;依据学习成果的指向,将其分为知识、方法、能力、素养、情感等不同维度的学习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提供了学生在草坪上活动的场景,教师可以从知识、方法、能力、素养、情感等不同维度来分析学习目标。就方法而言,学生能用符号来记录数据,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学生往往能迁移运用一年级的统计方法,但不会主动用符号来记录,只有在随机状态下,用符号来记录这种统计方法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就能力而言,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寻找合适的分类方式,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提供的主题相对单一,缺乏变化和创意;就素养而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应用意识,教材提供的主题在数据意识、应用意识方面的呈现较为浅显;就情感而言,学生能乐于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能体验学习的乐趣,教材没能很好地体现这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目标优化设计
学习主题的设计是否恰当,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基于该主题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习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科特点以及教学资源等因素,合理设计学习主题,确保所设计的学习主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提升核心素养。在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应思考如何通过具体情境来设计学习主题,力求借助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学习主题,更好地优化学习过程,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计“我为交警提建议”的学习主题。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停车场的场景,让学生借助“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统计出停车场上停的轿车、客车和卡车等各类车辆的数量;在新授课部分,教师可以将场景切换到一个分岔路口,展示路口通行车辆的情况,同样是统计各类车辆的数量,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在随机状态下,原来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创新统计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发现“用符号来记录”的统计方法更加方便。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一统计方法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分类方法来进行统计,如根据“直行、左拐、右拐”来分类统计车辆的数量,比较之后,学生会发现“用符号来记录”的统计方法比较合适。在课堂巩固部分,教师可以继续利用这个路口的场景,要求学生统计不同时段车辆行驶的情况,巩固所学的统计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路口高峰期和正常时段车辆的通行情况是怎样的?你对此有什么想法?你对交警设计红绿灯有什么建议?”等。在拓展部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统计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聚焦主题实现目标
基于学习目标优化的学习主题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包括“确立学习目标—构建学习主题—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实现学习目标”。
就知识和方法而言,这样的学习主题设计把握了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在生活中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时可以使用,但在随机状态时不适合使用,所以没有普适性。教师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创设情境,提出了随机状态下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创造。有的学生用文字记录,有的学生用画图记录,他们在交流与碰撞中发现“用符号记录”最为便捷。这些不同的符号记录方式也反映了学生的不同思维层次:有的学生用三种符号来记录,有的学生标注类别后用一种符号来记录,也有的学生用画“正”字来记录。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不断优化统计方法。
就能力和素养而言,学习主题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设计,学生在现实的场景中,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收集和整理路口两个时段通行车辆的数据,学生能为交警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就情感而言,真实的生活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因为车辆通行的速度较快,由一个学生独立记录数据有困难,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最后,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交通知识,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并获得了解决真实问题的成功体验。
基于对学习目标的深度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习主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方法,还能有效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