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作者: 陈旭军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应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教师,时代呼唤具备数字素养的新教师。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强调“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2023年,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要求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可见,数字素养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数字素养,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新课题。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然而,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受限于时间和方法,导致培养结果与实际教学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会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它限制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响应。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出,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了全国优质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学服务和学习支持,不仅能让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共享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还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科素养,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有力抓手。
本专题共三篇文章,分别聚焦“双师课堂”“课后服务”“教师研修”三大教学场景,以具体案例阐述如何运用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数字资源、技术工具支撑教师课堂教学提质、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以期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