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探析

作者: 刘经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优化了课程的内容结构,明确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践,强化学科学习的实践要求。“新课标”也提出了一些参考主题,如钢铁战士、劳动最光荣、身心共成长、破解运动的“密码”、人与自然和谐美等5个跨学科学习主题。如何进行项目化设计?体育教师该如何应对?

一、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跨学科学习设计应包括设计背景、设计学习主题、教学实施、完善学习评价等方面。笔者以体育与健康和劳动课程跨学科学习为例,整理相关设计思路。

1.设计背景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体育最原始的一部分来源于劳动,体育与健康课也要渗透劳动课程的一些实践,让体育融入我们日常的劳动生活中。

劳动与体育的内在联系是两者融合的基础:原始体育起源于原始生产劳动,劳动推动着体育的发展与变革。这种内在联系是体育与劳动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劳动不能代替体育,体育更不能代替劳动。现阶段的中学生很少劳动,也很少接触劳动课程,劳动课程在中学里少之又少。所以,劳动课程和体育课程的融合既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更好地学会劳动、体会劳动和体育带来的快乐和魅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

2.设计学习主题

主题是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的“黏合剂”,从而使学习内容成为可能。主题是跨学科学习的组织中心,是学科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的关键内容。主题要选择合适的范围,不能窄化,也不能泛化,而且要为本学科课程服务。在选择学习内容时,教师要考虑学科特点、知识和经验的有效整合。主题确定了后,要对其进行判定,要确定的是跨学科内容对于本学科的教学是适当且重要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劳动课程的相关内容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具体项目结合起来,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任务单,设置不同的劳动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认识劳动价值与意义,有效发挥劳动课程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融合的育人价值。

3.教学实施

教学应紧密围绕本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借助真实情境,创造性地使学生的认知由知识维度向思维维度跃迁。

(1)确立学习目标。融合双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2)确定学习内容。在确定学习内容的时候,教师要遵循主次分明、服务中心的原则。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范围、顺序与逻辑;另一方面,教师设计学习内容时,要把架构放在探究活动的中心,结合大单位教学,按照年龄段的不同选择不同内容并进行合理设计。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和课中运动实践,让学生既能完成体能练习,又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

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投篮教学中,可以将快递小哥、航天英雄、中国女排等的工作情境融入篮球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篮球的运球练习中,可以创设快递员送快递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快递员工作的强度,从而了解快递员工作的不易;在布置运动场地时,可用航天器发射和回收的情境,来做好器材的摆放、回收,加深学生对航天事业的艰辛的理解,从航天人身上学习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的精神。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劳动课程,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勤练、苦练、巧练,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施教学。跨学科学习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就更高了,教师要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快乐。体育与健康学科和劳动学科跨学科学习,情境教学尤为重要,学生在运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和认知,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其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再次,要控制好运动负荷,体育运动和劳动都是有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要搭配好学习内容和运动方式,把负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后,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打破时空壁垒,实现多元化学习。

4.完善学习评价

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要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综合的学习评价体系。因此,跨学科学习要以体育与健康和劳动两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基础,采取双轨制评价,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重视过程性评价,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精准的评价。

二、体育教师的应对策略

在“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给一线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拓宽知识视野,改善单一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不仅要把本专业知识基础打牢,还要对其他关联学科有所了解,特别是对所跨学科的知识要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如本文涉及的劳动课程,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要比较系统地对劳动课程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2.跳出学科本位的思维方式

体育教师长期以来都是单一学科教学,习惯性地沿用原来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跨学科学习,而无法兼顾其他学科。如本文中的劳动课程跨学科学习,教师会站在体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劳动课程价值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劳动教学融入不够。在实践中要持续转变教师学科本位的思维方式,促进跨学科学习的顺利展开。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将相关学科科学、合理地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以及认知结构、价值观念的整合,既能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发展,又能推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