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让教师永葆活力
作者: 徐来喜在学校里,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奇怪现象:有些教师,年纪轻轻却选择了“躺平”,不做课题,不写论文,连学校正常的教研活动也很少参加,美其名曰“出现了职业倦怠”;反观名师,他们不管年纪多大,对教学、教研却乐此不疲,他们牵头做课题,带头写论文,用心带徒弟……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近年来,笔者探究名师的成长密码,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热衷教学研究,他们大多是各个学校乃至各市县(区)的教研“尖兵”。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热衷教研的教师,有自己的人生定位,他们目标明确、方向笃定、意志坚韧,对自己的未来能够精准规划。而那些动辄以“倦怠”“躺平”为借口的教师,则缺乏人生规划,他们容易满足,进步缓慢。
教师如何消除职业倦怠,让自己永葆活力呢?热衷并潜心教研是极好的方法。
教研,可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热衷教研的教师,大多勤奋好学,喜欢钻研,他们问题意识浓,不满足已有的知识,酷爱琢磨,勇于挑战,永远行走在学习、内化、提升的路上。通过长时间、多维度的探究、吸收、反思,他们常学常新,学识水平越来越高,业务能力越来越强,专业素养越来越好,能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
教研,可以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能力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也是教研尖兵。重视教研的教师,往往能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通过自主研修、积极探究、内化反思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让教研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研,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效。“要使教学顺利有效,必须进行研究。”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课堂问题即研究课题。热衷教研的教师总能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反思和追问,认真研究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他们的课堂问题越来越少,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强,教学水平越来越高,因而课堂效果会越来越好。
教研,可以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诚如此,潜心教研的教师,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师生关系和谐融洽。通过努力,他们大多是学校乃至县、市、省级名师,获得多项荣誉,受到多方关注,教研成就了他们的职业幸福。对于教育教学,他们乐此不疲,何来职业倦怠一说?
总而言之,教研在提升教师个人业务素养、提高课堂实效的同时,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成就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发现教育规律、轻松驾驭课堂的法宝,更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消除器”。<E:\杂志\江西教育B版\2023年\10期\标志11.tif>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