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简单到明白
作者: 何宗焕大道至简,这是老子的名言,意思是最深刻的道理可以用最简单的形式、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复杂不一定深刻,烦琐也不一定美。这是哲学的范畴,也是美学的准则。语文教学追求简单,从学生的需求看,简单是教学最有效的手段。
那么,什么是简单?简单有什么标准呢?
第一,教学目标要简单明确。语文教学有一条法则“先开枪后瞄准”,就是说不管什么文本,先让学生读起来,读过三四遍,教师再来揭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必须简单。唯有简单,才容易瞄准,才容易发现。若靶子众多,就会看不清、瞄不准。事实上,读过多遍以后,目标自然会慢慢“浮出水面”,学生无须费好大的劲便可以找到,即便看不分明,教师略一指点,也就豁然开朗了。
第二,课堂形式要简约明快。读写是课堂的主要形式,教师围绕教材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在读写中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过分讲求和推崇让人眼花缭乱的、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辅助手段。现在的课堂最容易“过度包装”,教室里除了黑板,还有白板;除了教师的讲,还有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参与;除了读和写,还有小组讨论、课堂表演等。如此热闹的课堂如好莱坞大片,学生目不暇接,又如何能静下心来读写呢?
第三,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笔者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讲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教师说“空明”是两个单音节的词,要换成两个双音节的词来翻译,接着就讲“换词法”的重要性,却始终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要换词,为什么古文中的一个字一般都对应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讲得多却不得要领,不就是废话连篇吗?还有一些教师课堂用语太随意,没有节制,不讲修辞,想到哪里讲到哪里。
“简单”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简单。因为简单并不是简化,而是要像画家“搜尽奇峰打草稿”,像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要通盘研读和把握教材,更要坚持阅读、写作。非如此,不能谈“简单”。
教学可以简单,教师必须明白:简单不是盲目跟风,不是粗制滥造。对教师而言,首先,要想明白:目标是什么?如何设置?必须从课程标准到学生,再从学生到课程标准,深入思考,反复琢磨。其次,要读明白,哪些是关键文本?哪里是文本的关键处?如何运用略读和精读策略?教师自己不读几遍是找不到感觉的。最后,要讲明白,教师不必讲很多,但一定要讲清楚,讲透彻,讲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