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程性评价同频同向改进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曲青亚

以过程性评价同频同向改进小学语文教学0

近年来,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推动下,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对于过程性评价的内涵及实施路径,很多教师并不清楚。因此,不断改进过程性评价,就显得极为迫切。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把“促进教与学的及时改进”真正落到实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学生的学业评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新课标”课程实施部分对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认识过程性评价的内涵和意义

过程性评价是指教师依据学业质量制定专业的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施评价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实时进行价值判断,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教师通过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以评价推动学习。

与传统教育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更关注学习过程,更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获得,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动态的学习过程融入评价,获得各个阶段学生的表现、反馈,并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行为。

二、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1.依于标准,合乎规律

评价的实质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过程性评价虽然注重过程,但不能脱离目标。目标与过程并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每个阶段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学生心中有评价的标准,他们就会了解完成评价任务的基本方向和具体表现,就会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有效实施过程性评价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评价标准。我们可以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为基点,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从评价框架、表现水平和具体示例等方面,研制等级性评价标准、评价工具。

如统编小学语文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地间隐藏着无尽的奥秘,吸引着他们去寻找、去发现。根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本单元须落实“奇妙的世界”主题人文教育,即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依据教学目的、育人目标,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石头的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介绍,并提供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才算是好的表现”。接着,设计“捕捉最美一瞬间”的语文实践活动,安排了“刚开始”“在路上”“成功啦”三个内容,每一个任务都设置了三级水平,并进行具体的层级描述(如表1)。评价标准使任务更清晰、操作性更强,从而驱动学生从不同层级建构自己的言语经验。

标准的制定以目标及其潜在含义为导向,包括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差异、已有经验等,这就避免了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自己的“教”,未关注学生的“学”,促使教师以终为始,设计教学环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没有引导性的评价标准,或没有清晰的过程目标来架构学习体验,学生无法从活动中验证自己是否获得预期能力,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评价的参照标准是发展的,以学生内在的认知和发展为主,所有的评价与目的性和规律性同在。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学生可以明确如何才算具有听、说、读、写、思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向更高目标奋进。以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过程性评价为例,图1为第一学段评价要点,包括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语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小学语文学习中必备的学科素养,标准描述了预期目标,强调了可以评判学习效果的指标。

图2为制定的学段内某个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依据第一学段语文学科素养评价要点,评价标准更详细、具体,给学生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

2.基于观察,注重循证

过程性评价嵌于教与学之中,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活动,往往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做出评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学生能从教师和同伴那里获取反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评价与课堂观察相结合,教师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关注学生思维变化的整体情况,教师根据信息实时调整教学策略。

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的两个课例的结课环节教学片段为例,阐述如何运用过程性评价。

案例1 《刷子李》

师:本单元是什么单元,你们知道吗?

生:描写人物。

师:描写人物?它是一个习作单元,就是教我们如何学习写作,它给我们定了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就是?

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师:文中描写刷子李,直接写出他的技艺高超,让人过目不忘,这种描写我们称之为什么?

生:最直接描写。

师:最直接描写叫什么描写?

生:正面描写。

师:那么有了正面就会有?

生:侧面。

……

案例2 《田忌赛马》

师:田忌赛马中真正的赢家是谁?

生:田忌,因为他赢得了比赛。

生:齐威王,因为他赢得了孙膑,孙膑成了他的军师,打了很多的胜仗。

生:孙膑,因为根据资料可以知道孙膑报了仇,赢了庞涓。

师:你们还可以再想一想,我们学了这个历史故事,真正受益的是谁?

生:我们能够学古知今,我们有了新的启发,所以真正的赢家是我们自己。

不难看出,两个案例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成长的两种不同的认识,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教学形态,直接带来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案例1,学生并不理解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提出的要求,知识扩展的潜能和综合运用分析的能力没有被有效激发。案例2的执教者关注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以“真正的赢家是谁”“真正受益的是谁”两个问题充分激活了学生的自身经验,促使学生和文本交融、碰撞,从一篇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通过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学得怎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

过程性评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断接触评价信息。教师依据“新课标”、借助量规随教随评,持续改进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降低评价的随意性。

3.落在测评,相互融通

作业、阶段性评价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以测试学科知识为主要方式,存在重复操练等教学积弊。为了拓宽评价实施的平台,教师不仅要考虑评价应该呈现的问题,还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考虑什么样的反应才能表明学生真正掌握了某种特定的知识。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现代诗单元,教师可以把评价和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读和写的形式(如图3)对学生进行考查。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便是参与自主评价的过程。作业可以与校外生活相联系,体现跨学科学习的适切性,让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和成果达到最大化。如教师可以给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共同完成。

写一写:我的姓名____________

我的班级____________

说一说:我的同桌____________

我认识的新朋友____________

我的语文老师____________

我认识的老师还有____________

练一练:握笔的姿势

这一份作业设计结合学生生活,既落实了过程性评价中作业评价的要求,又帮助家长通过练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体验性。

汉语拼音学习,教师可以设计“用彩泥制作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拼音大转盘”手工制作类作业,加强学生识记拼音的能力,激发学生拼读音节的兴趣。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习了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教师可以布置“新年快到了,动手制作成语台历或十二生肖台历”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痕迹都是可视化、可测的学习成果。学完古诗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古诗配画,进行“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作业展示(如表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科技的不断更新,过程性评价不再单一指向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要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对学习的兴趣、意向和态度,他们投入学习的方式方法、元认知水平以及透过学习过程所反映出来的与知识学习直接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的转变。过程性评价,让教学和评价相互交叉融合,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生命力和价值。<E:\杂志\江西教育B版\2023年\12期\标志11.tif>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