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素养提质量,探索赋能促成长

作者: 周新兴

抓住素养提质量,探索赋能促成长 0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旨在让学生根据交际场合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让学生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前部分教师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仍然存在较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谈谈提升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

情境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语言、动作等表达思想或感情的具体情景,它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交互性和感染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让学生易于感受和理解。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话题“辩论”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相关辩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辩题进行充分阐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交际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为学生正式开展辩论做足功课。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进行“辩论”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现辩论的过程;进行“我的梦想”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有此铺垫后,再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就更顺理成章了。

二、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

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讨论”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的主题讨论活动。活动可分为准备阶段和交流阶段。准备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材料,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交流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就搜集的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再由其他同学补充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设计参与感强的主题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教学“你认为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这一交际话题时,笔者注意到,学生对这一内涵深刻的讨论话题兴致高昂、参与热切,并能结合教材中的相关课文阐述观点。讨论的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要做“没有失去自信力的中国人,要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样的交际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讨论话题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学科育人的目的。

三、评价激励,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效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过程,及时给予评价与激励,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信心。在交际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引导、适时解决,那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收效甚微。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话题“讨论”为例,教师可以如此提问:“你们觉得如何才能增强思维的创造性?”这个问题其实对九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同时也杜绝了学生“一拍脑袋就回答”的情况。针对学生交流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如要帮助学生明确“创新”与“创造性思维”的联系和区别,要为学生补充佐证观点的材料,让学生明白:观点的阐述要“言之有物”,要“有理有据”。在学生阐述观点后,教师要及时评价。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不可泛泛而谈。教师要在评价激励中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信心,以实现让学生“愿说、敢说、乐说”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