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

作者: 黄建梅

摘   要:小学语文对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开展阅读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基于此,本文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优化策略

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讲授课本知识,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虽有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意识,但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是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没有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止步不前。

(二)无法全面指导

许多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时,给出的文本范围相对较广,这给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带来了困难。此外,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学生缺少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倾向于探索表面上有趣的事物。文字阅读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学生的年龄较小,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内容非常有限。加之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影响

(一)促进课外阅读的发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时间,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开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科学设计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向学生推荐更合适的课外读物。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面,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改变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阅读的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优化策略

(一)有目的地设置阅读主题和目标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主要分为“获得阅读经验”和“运用阅读知识”两个方面。为了确保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得经验,能将阅读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目标,选择优秀的作品作为阅读对象。其次,在阅读主题方面,教师可以把阅读任务分为叙事型、写景型和歌颂型等。在相同主题的阅读作品中,教师可以开展对比阅读,并布置阅读任务,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整体性和实用性。不同主题的文章呈现形式也不同,包括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教师要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类型,从而确保课外阅读的效果。

(二)制订和完善阅读计划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为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充分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然后进行阅读活动。

(三)推荐适合学生的书籍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落实“减负”和“增效”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活动。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推荐一些较为简单易懂的书籍,从而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压力,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内部为学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进行训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阅读活动形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情感投入,不要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负担。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五)激发学生的课外探索热情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热情去完成课外学习的相关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六)建立课外阅读小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学生布置小组阅读任务,引导小组成员相互监督,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充分确保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效率。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后,教师也可以选出一个学生担任组长,确保小组成员顺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监督小组成员分享阅读心得。

(七)组织开展阅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收尾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优化课外阅读教学评价方法,充分提升评价的有效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阅读教学评价的方法,使评价更加全面。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效果和阅读完成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全面、有效的阅读评价。教师还要善于欣赏和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态度。此外,教师可以组织班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说出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后续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双减”政策下开展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丽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J].教师博览,2023,(6):44-45.

[2]张天文.“双减”背景下以课外阅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3,(3):83-86.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