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爱育“兵”,用“法”治班
作者: 宁琴摘 要:在小学教育领域内,班主任作为日常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教育经验,更要注重对班级学生的行为监管,善于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加以引导。笔者认为,学生是一群“新兵”,需要用真诚与爱心凝聚“兵魂”;班级是一座“军营”,用“法”治班是科学管理的体现。班主任要始终坚持“以爱育‘兵’,用‘法’治班”的教育方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爱心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对于班风、学风、学生的精神面貌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将者,兵之魂”,班主任便是班集体的“魂”。要想有效管理班级,班主任就必须用心关注自己的“兵”,用“法”规范自己的“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以爱育“兵”,用“法”治班
首先,以爱育“兵”是班级管理的基础。班主任通过关爱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班级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支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其次,用“法”治班是班级管理的必要手段。这里的“法”指的是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班主任需要制定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范,维持班级的秩序。同时,教师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如果学生违反了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惩戒和纠正,以维护班级的公正和公平。
最后,以爱育“兵”和用“法”治班是相辅相成的。班主任需要在关爱和支持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同时,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育人方略解析
(一)用“四心”关注学生发展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教育艺术归根结底是爱的艺术,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牢记“用心、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四心”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以促进班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中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可以使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方向标,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强化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开展良性竞争,促进学生的发展。群体因竞争而发展,若缺乏良性的竞争环境,整个班集体势必会气氛消沉,失去活力。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良性竞争机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在良性竞争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学习效率,改掉懒散的学习习惯。
第三,紧抓学生的全面发展,防止学生偏科。偏科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对于偏科严重的学生,可以重点进行引导,使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建立学习自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各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生的偏科问题。
(二)构建科学制度,落实班级管理
在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形成自律的意识,对规则的理解也相对浅薄。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班主任需要不断强调班级规章制度。这不仅有助于维护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班级规则,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为班主任,我们肩负着管理班级的重要责任。在治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落实用“法”治班的教育方略,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明确制度的细节。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班级的整体纪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作为班主任,我们还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这是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三)借助评价推动班级管理
评价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班主任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定期开展全面评价,班主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班主任需要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还包括他们的学习情况、社交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特点。通过收集这些信息,班主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力。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如翻阅学生档案、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这些信息为班主任后续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班主任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的各学科成绩、基本学习情况等资料录入评价档案。在每个学期,班主任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综合分析学生在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中的成绩变化,评估学生的进步、退步幅度和学习态度。这样不仅可以为新学期的教学提供方向,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总之,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就需要以爱育“兵”,全心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用“法”治班,制定合理的班规,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班主任还需要熟悉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反馈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虹.自主管理,追求卓越: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例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5):69-72.
[2]陈媛捷.“慧”爱学生 筑梦成长:我的带班育人方略[J].教育界,2023(13):133-135.
(作者单位:吉安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