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精品课件,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 连仕玉摘 要: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丰富的多媒体元素,为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可能性。课件不仅承载着传递知识的任务,还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本文探究了如何打造出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精品课件。
关键词:精品课件 教学方法 多媒体素材
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可以在计算机上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素材的集合。课件作为一种多元化呈现知识的重要工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操作性强、高质量的课件,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深刻领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件,巧妙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技术手段。
一、了解学情信息
在制作课件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背景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基础知识水平等学情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至关重要,也是设计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课件的必要前提。
例如,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件中使用更多的游戏和互动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高学段的学生,则可以使用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个主题或活动特别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将这个元素融入课件之中,并深入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可以帮助教师确定课件的学习起点,并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领域。
二、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课件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体系。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的导向,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核心知识点和技能展开,避免教学偏离主题或内容泛化。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设计课件“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时,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并掌握三种基本结构的特点及程序实现,由生活实例提炼出算法结构。结合课件,具体目标确定为:通过“红火蚁入侵中国的过程”拼图,让学生主动理解顺序结构及简单程序的输入;分析“红火蚁识别方法”的逻辑过程,掌握分支结构的特点以及程序运行实现方法;以“红火蚁的繁殖能力强”引出多次重复的操作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简便实现。以生活中的“红火蚁问题”转化成计算机的三种算法结构,能将枯燥的算法程序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实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课件结构
设计课件结构是制作高质量教学课件的重要步骤,它决定了课件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效果。一个清晰、合理的课件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件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导入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视频、故事或实际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设计“简单数值数据算法”的课件时,有教师以“圆周率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视频导入新课,通过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测算这一数学成就,引出如何借助计算机和算法测算圆周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课件主体结构清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一个精心设计的课件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例如,对于复杂的编程课程,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编程概念或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常用的课件结构有三种:第一,线性结构,按照知识点的逻辑顺序逐一呈现,适用于内容较为简单、线性的课程;第二,模块结构,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适用于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分模块讲解的课程;第三,问题导向结构,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展开课程内容,适用于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
其次,课件的主体部分需要清晰、简洁地阐述关键概念、特点、原理和方法。这部分内容是课件的核心,需要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图表、动画或实验等来解释。例如,有教师在设计“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件时,为了阐明椭圆的概念,从生活中的椭圆入手,以实验探索为手段,辅以动画呈现椭圆形成的过程,从而总结出椭圆的概念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样的设计能将复杂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在课件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或现场演示来展示软件操作、编程步骤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理论知识的应用,还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讨论、小组协作、在线测试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总结拓展阶段,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课件的结尾,教师需要归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教师在设计“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设计简单数值数据算法”课件时,在课堂总结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二是数值数据的常用运算有哪些?三是循环结构的算法如何构建?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总结。这样的设计,既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选用恰当素材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精心筛选素材,以确保素材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
第一,利用图片与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复杂概念。面对抽象的理论框架、烦琐的数据,以及深奥的科学原理,一张精心设计的图表或图片往往能够化繁为简,将核心要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因此,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应考虑图片与图表这两种高效的信息传递工具,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复杂概念,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播与应用。
第二,通过音频、视频与动画增强演示效果。视频与动画能借助其生动的画面、流畅的叙事和直观的表达方式,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将复杂的概念、流程或数据以更加直观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应合理应用视频与动画,以增强演示效果,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比如,针对软件操作、编程过程等实践性强的内容,教师可以录制操作步骤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利用动画技术模拟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网络数据传输过程等抽象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第三,确保课件简洁,实用且美观。课件界面应简洁明了,风格统一,突出重点内容,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同时,还应确保课件导航清晰,在课件的开头部分提供清晰的目录和索引,帮助学生快速定位到学习内容,操作方便、快捷。在确保课件内容简洁明了的同时,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字体选择和布局设计,提升学生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制作出既符合教学需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课件,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兴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