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

作者: 朱建芳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建构富有生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很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进入小学语文课堂,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就是其中之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一般来说,构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离不开两个标准:一是贴合学科特点,二是坚持任务驱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的一系列探究型任务呢?

一、贴合教材内容,突出“学用”

(一)贴合“实用性阅读”,突出生活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实用性阅读与口语表达训练。一般来说,3~6年级的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经验,所以,在拟定“实用性阅读”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从“读懂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中的生活气息”“明晰记人、记事的技巧”三个方面进行目标的细化。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要打破“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这一理念,又要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大量的教学资料,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新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为例,本单元的文章内容都与学校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将《不懂就要问》划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的“日常生活”板块。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笔者提出问题:“我们要如何学习?”由于该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都能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比如,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笔者追问:“那么,课文是如何描写孙中山学习的呢?”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积极地阅读文章,得出“孙中山每当遇到不会的问题,都会向先生提问”。笔者继续追问:“在什么情况下,孙中山会向先生提出自己的不解之处?面对先生的责问,孙中山是如何面对的?孙中山是如何看待提问一事的?”在上述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再次精读文章,一边厘清了故事的发展顺序,一边感受到了孙中山的好学精神。在讲解的最后,笔者列举了孔子在祭祖时“问这问那”的故事,让学生深受感染。

从教材编排的内容来看,3~6年级的文章主要围绕“日常生活”“自然科学”“革命传统”三个维度展开。相比以往的授课模式,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收集教学素材,安排教学内容。实用型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用”生活化,对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贴合“交流”,突出应用性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交流都离不开生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传递专业的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将“应用性”融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社会发展趋势,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应用于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春游去哪儿玩》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提出:“如果要推荐一个春游的地点,你会推荐去哪里?”结合这一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进行分享。笔者走进每一个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既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明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倾听他人的观点时,缺少耐心,使得整场讨论变得无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及时介入并加以引导。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将零碎的现象整合起来,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这一重要思想,在他看来,生活与教育息息相关,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因此,在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教师要谨记“生活性”与“应用性”,要以学生为主体。

二、贴合教学目标,突出“读写”

(一)突出“文本意识”

“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该任务群的内容来看,“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包含了阅读与写作。针对阅读层面,教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分类。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大多数文章都是围绕“革命文化”“人与自然”“文学作品”“人与社会”“少年成长”五个主题展开。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人文要素,让学生形成文学的审美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规律,拟定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为例,从文章内容来看,本文与《猫》类似,可以归为“文学作品”。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母鸡”这一形象,笔者围绕“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鸡的情感的?”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1)画出文章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段。(2)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明晰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鸡”的态度变化的。(3)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子,明晰本文的写作方法。因本文的用词比较直白,所以笔者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结合上述两个句子,学生这才意识到,作者在前期是非常讨厌母鸡的,后面逐渐改变了这种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本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引入多元的教学策略,并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相结合。高效的师生互动,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经验,又让学生把握了“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如何提炼人物的特点与性格”。

(二)突出“生动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写作训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方面,写作训练素材更多样化。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容易将“好词”“好句”视为唯一的写作素材来源,随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引入,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另一方面,写作内容变得更多样化。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写作训练主要集中在每一个单元的最后。由于该写作训练耗时长、难度大,学生经常失去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紧扣“革命文化”“人与自然”“文学作品”“人与社会”“少年成长”等类型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可以仿写、缩写、扩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故事新编》为例,从单元内容来看,本单元的文章以童话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既能把握童话文体的特征,又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编童话故事。在教学时,笔者拟定了两个任务:一是复习三篇课文,掌握童话的基本特点;二是利用思维导图厘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讲解阶段,笔者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童话故事,引导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一篇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需要哪些要素?”学生一边回忆此前阅读的童话故事,一边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有的学生认为,一篇好的童话故事要有人物、背景、主题等。有的学生认为,一篇好的童话故事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写作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加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主要围绕写人与记事两个部分展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写作的“生动性”。

三、贴合文章内容,突出“思辨”

(一)制定多元任务,形成思考方法

除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学还包含“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一直以来,学生习惯将阅读学习简化为对生字、生词的理解与背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理性思考。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两小儿辩日》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制定丰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以朗读、默读、诵读、释义等方法学习文言文。当学生明晰了“如何读”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文中的几个人物为什么会产生争吵?他们的矛盾点是什么?”从而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思辨性思维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丰富的阅读任务。

(二)提炼单元主题,设计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思考观点”“问题解决”“语言现象”“思维方法”等维度设计教学内容,无论是“问题解决”还是“语言现象”都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为例,首先,在作业设计阶段,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任务要求,各学习小组围绕环境保护、道路分析等展开调查。其次,结合线上信息收集与线下实地调查,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并形成相应的建议。如有的小组在了解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之后,积极调查社区中的垃圾分类现象。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掌握了倡议书的书写格式与方法,所以能够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后续的评价阶段,笔者随机列举几份倡议书,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提出意见与建议。最后,通过高效的“生生互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语言。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教师应紧扣单元主题制定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切身的感受与体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的效率,教师应采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并构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与此同时,教师应通过多元的实践活动与阅读活动,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梅.依托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J].学园,2022,15(25):4-6.

[2]何捷.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读写融合”的解读、梳理与实施[J].小学教学参考,2022,(19):4-8.

[3]吕映.语文学习任务群:学理审视与教学实施[J].小学语文教师,2022,(Z1):17-20.

[4]张霞.冷静审视  把握核心  优化路径: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元整组教学的操作与实施[J].小学教学设计,2023,(16):49-52.

[5]李作芳.学习任务群:语文课程内容的重大转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要领[J].小学教学研究,2023,(6):7-10.

[6]杨修宝.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解析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3,(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