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策略
作者: 李睿 张清华摘 要:教学评价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为例,提出评价要基于“逆向设计”的理念,以终为始,让学生明晰评价标准;技术赋能,实现多模态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个体差异,开展多任务群教学活动,制定分层、分类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重视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 多模态评价 多任务群评价 过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引发了进一步的课程改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评价意识淡薄,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透彻,英语课堂仍然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维度有限等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参考。
一、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目标单一,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课堂评价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难发现,目前的课堂评价较为单一,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情绪与体验。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堂评价应多元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体验,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然而,在多数情况下,课堂评价往往整齐划一,评价的内容、标准、方式等都是一致的。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不仅是个人素质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互联网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动力,教师在研究如何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研究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做到与时俱进,充分考虑个体因素。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价应该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作为目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合理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注重教学评价的过程,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策略
(一)“逆向设计”,以终为始,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逆向设计”理论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达到预期结果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基于“逆向设计”理念,以终为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负责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成为评价行为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二)技术赋能,多模态评价,提高学习效率
符号化的呈现远不及情境式的体验。在传统教学中,文字是主要的信息交流载体。现如今,英语课堂能够借力信息技术,实现多模态的信息交流与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而且能够全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通过生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构建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同伴互学,实现“评价的过程同时是学习的过程”。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教师可以利用作业这一载体,充分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性、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制作画报、设计手抄报,也可以选择拍摄主题短视频、合作导演话剧等。开放式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创造出不同的学习作品。
多模态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感受,不仅有助于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还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分化教学环节,加强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以注重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它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指向单纯观察学生的表现。相反,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判断,找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评价内容与评价要求,有目的地设计各类教学活动,将教学环节细化为一个个教学步骤或学习任务。在每一个学习活动结束时,教师要通过具有实际指向意义的口头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学生同样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在某个学习环节结束后,针对自己或同伴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
(四)善用形成性评价,实现“评价过程即学习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使得课堂中出现高质量的互动及课堂评价。学生应该在深入提问、认真聆听和反思的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互动。教师要善于设计学习活动,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并引导学生进行问答,通过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思考的痕迹”本身也具有学习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此时,教师不用急于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应继续询问其他学生的想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还可以借助第一个答案,因势利导,使全班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评价是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学习活动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多元主体评价、多模态评价、多路径评价与多维度评价。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要“卷入”评价,达成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目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为学生指明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怡洁.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与多元化评价方式探究 [J].校园英语,2023,(25):85-87.
[2]刘元蓉,任洁.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评价活动设计[J].教育视界,2020,(3):5-9.
[3]王琛.浅谈小学英语评价多样性:“促”学生成长[J].新课程(上),2018,(5):202.
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合肥市绿色指标评价理念下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HJG21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