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教育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探析
摘 要:劳动教育是党在新时代对大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师应紧跟新时代教育方向,积极探索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为达成劳动育人的要求夯实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紧扣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因“园”制宜,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培育幼儿的劳动技能、滋养幼儿的劳动品格,进而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 幼儿园 主题教育活动 实践路径
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紧跟新时代教育方向,积极探索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从当下幼儿园劳动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出发,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培养幼儿主动劳动、服务他人的优秀品格,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强化幼儿的劳动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幼儿的劳动认知,帮助幼儿明确劳动的意义,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要利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商店、医院、餐厅等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意义,进而学会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爱心医院”的区域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医生,认识到医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医生的工作性质及内容是怎样的,对医生的社会角色产生初步的认知,从而认识到医生的艰辛和伟大。
(二)发展幼儿的劳动品质
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要约束幼儿的行为、磨炼幼儿的意志,提升幼儿的责任感,进而取得预期的劳动效果;要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以实践类活动去牵引幼儿、鼓励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践行自己的劳动义务,培养幼儿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劳动品格。
(三)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推动幼儿发展的基本途径,而劳动教育能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在进行“种植小菜园”劳动时,幼儿需要彼此沟通交流,讨论怎么进行种植,并且分工合作,如谁负责翻土、谁负责播种、谁负责浇水、谁负责施肥等,在探讨、沟通与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协作,以此达成劳动目标,共享劳动成果。可以说,劳动教育是实现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媒介,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健全幼儿的人格,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四)助推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双向发展,通过劳动教育,教师可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劳动需要幼儿亲身实践和参与,既能锻炼幼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和身体灵活度,又能促进幼儿的身体生长。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要调动幼儿的经验储备,凸显游戏性和生活性,在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或者游戏活动中,促使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既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又让幼儿形成劳动习惯;既强化幼儿的劳动认知,又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
二、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问题
(一)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
在幼儿园的劳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幼儿产生内在的劳动意识,提升幼儿的劳动情感,建构幼儿的劳动价值。而教师自身的劳动观也直接影响着劳动教育的实践和质量。首先,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同度,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劳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地生根。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内涵,不能简单地将劳动教育与体力劳动画上等号,要深挖劳动教育潜在的价值,激发幼儿的劳动精神,培养幼儿会协商、懂合作、善分享的良好品格。最后,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时,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以班级训练为常规表现形式,通过技能化、机械化的重复,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
(二)劳动教育内容单一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围绕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开展,劳动教育的专门课程缺乏体系和规范,保障措施也不完备,导致教师在施教时无据可依,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研究不到位,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落实。对于幼儿的劳动教育,教师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中,很多幼儿园依然存在场地设施不到位、劳动课程体系不完善、劳动教育的内容单一等问题,教师只能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劳动教育,通常是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或者由于场地的局限,干脆变成了说理式教育。
三、主题教育活动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探究
(一)在游戏类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开展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应认识到游戏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利用游戏的手段和方式开展活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能提升幼儿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美工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在动手操作中,逐渐习得绘制、折叠、剪裁、粘贴等劳动技能。
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劳动的内容应该源于生活中简单而有趣的活动。在组织幼儿进行室内游戏时,教师要依据劳动教育的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区域,并时刻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投入状态和对劳动的态度,培育幼儿的劳动兴趣,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比如,在区域游戏“娃娃家”中,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设置不同的角色(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鼓励幼儿主动扮演,大胆尝试。在“娃娃”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要及时照顾,必要时还要模拟送医就诊,对“娃娃”进行“喂药”“泡奶”等相关劳动操作。在“娃娃”睡觉前,引导幼儿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被照顾的,从而帮助“娃娃”进行“洗澡、穿衣”等活动。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对洗澡、穿衣的基本流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还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通过“娃娃家”的角色扮演游戏,很多幼儿都能联想到父母照顾自己的不易,从而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在游戏分享中,很多幼儿能将游戏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正确描述妈妈给自己洗澡时的步骤。也就是说,游戏,既能让幼儿实现学习的目的,也能让幼儿进行联想与思考。游戏不仅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容、趣化了劳动教育的形式,还增强了幼儿的劳动意识。
(二)在节日类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幼儿对劳动产生兴趣、习得必要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生发出崇尚劳动的情感。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教育智慧,借助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对幼儿渗透劳动情感教育,让幼儿产生劳动光荣的认同感,萌发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节日资源,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认识到劳动光荣的道理。可以给幼儿讲劳动故事、演唱劳动歌曲等,引导幼儿认识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尊重劳动者;可以开展“劳动最光荣”创作活动,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喜悦;可以开展“主题绘画”系列活动,让幼儿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热爱表达出来,提高幼儿对劳动的认知,促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可以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主题比赛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穿脱衣服、整理床铺、捡垃圾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与环境带来怎样的改变,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对整个社会的意义,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
(三)在种植类主题活动中培育幼儿的劳动技能
户外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是提升幼儿劳动技能的重要内容。参与户外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能让幼儿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能催生幼儿对劳动的正确认识,锻炼幼儿的劳动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幼儿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园区内开辟出专门的种植园地,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种植活动,进而构建园本化种植课程。在进行种植活动时,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种上大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当然,种植活动不能局限在种植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些身边的材料,如泡沫纸箱、废旧雨靴、玻璃瓶等器具,构建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在开展种植主题教育活动时,幼儿需要独自或合作进行挖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等劳动,同时要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管理。当幼儿吃着自己种植出来的蔬菜时,会感到格外的美味,自然减少了挑食和浪费粮食的情况。
(四)在生活类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该引导幼儿积极地投入劳动中,让幼儿能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和行为。陶行知也说,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在幼儿阶段实施劳动教育,教师要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幼儿对成人的依赖,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比如,在幼儿园午餐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勺子,完成自主用餐,餐后要求幼儿将餐具放在指定地点,同时整理并清洁桌面,帮助幼儿养成为自己、为他人、为班级服务的劳动习惯;在下午的点心环节,可以指导幼儿对食物进行正确处理,如水果削皮、鸡蛋剥壳、撕开包装等,提高幼儿自主进食的能力,保障幼儿进食的质量;在午睡环节,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完成铺床、叠被子的工作,提升幼儿的生活技能。
针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有所侧重地进行选择。比如,小班劳动教育的内容应偏向于体验和尝试,以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为主要目标,让幼儿感受劳动的乐趣;中班劳动教育的内容应偏向于提高劳动技能,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照顾绿植,锻造幼儿的劳动能力;大班劳动教育的内容应偏向于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的劳动,如引导幼儿进行地面清扫、整理物品、摆放桌椅等,让幼儿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和行为。
总之,在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紧扣劳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因“园”制宜,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锻炼幼儿的劳动技能、培育幼儿的劳动品格,以达成劳动育人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幼儿劳动教育:内涵、原则与路径[J].福建教育,2018,(47):16-19.
[2]王虹.幼儿劳动教育活动体系的建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1,(8):89-90.
[3]于宏.例谈实施幼儿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J].辽宁教育,2022,(10):81-83.
[4]董雪莲.高质量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研究[J].教师,2022,(14)93-95.(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顺安中心幼儿园)
本文系安徽省铜陵市2021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主题教育活动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l2021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