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立学课堂”的构建模式
作者: 于友凤摘 要:本文以“目标”为导向,以“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学课堂”构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首先,回顾了“立学课堂”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特征,分析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其次,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包括对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的应用。最后,通过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探讨了整体建构教学与教材内容的关联,以及在整体建构理念下的教材选择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立学课堂” 整体建构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只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既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立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基于知识和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这一教学理念与整体建构教学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注重知识的整合。
在整体建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立学课堂”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成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以下问题:(1)如何将整体建构教育理念与“立学课堂”模式相结合,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2)如何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路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如何建立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课堂,促进学生把知识向能力和素养进行转化。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把握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思路和知识体系,熟悉“立学课堂”的理念、目标、评价维度,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研究能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样态,“以教立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体建构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构成语文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篇章等,这些要素互相交织,构成了学生语文学科的基础,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至关重要。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精心构建了语文要素体系,注重知识的递进性和学科的连贯性,对这些要素的整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二)整体建构教学与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紧密围绕学科知识的内核展开,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能领悟到语文的本质和核心概念;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认知结构结合,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应与整体建构教学的目标一致,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形成新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三)整体建构理念下的教材选择策略
首先,教材的选择原则应与整体建构教育的原则相契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记住事实,还能形成新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其次,教材内容应具有多样性,涵盖不同主题和文体,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最后,教材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相关联,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进而增加学习的意义。
二、“立学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路径的优化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路径的规划非常重要,教学目标的优化策略应强调对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掌握语言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反映这方面的要求,并强化学生在课堂中需要达到的思维层次和能力水平。
针对教学路径的规划,教师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对知识的建构;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应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联结,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立学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教师需要采取具体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首先,可以通过设立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最后,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增强学习的个性化体验。
(三)语文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作为教材和课堂内容的一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故事、话题、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课堂学习。其次,可以组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立学课堂”模式,将语文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三、整体建构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立学课堂”模式
(一)对教学模式的提炼与系统化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并将其转为实际操作步骤。其次,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认识出发,形成新观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系统化涉及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和对教材的开发。
(二)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与可行性
在不同的情境下,教育环境和学生群体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学模式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首先,教学模式要能够适应不同年级和学段学生的教育需求,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其次,教学模式要能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育资源。
四、整体建构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立学课堂”评价
(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在整体建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小学语文“立学课堂”的评价标准,教师要精心制定和有效应用,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整体考虑建构理念的要求,让学生从原有的认识出发,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性表达和知识整合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在整体建构理念下,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因此评价标准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要具备相应的评价技能和方法,根据评价标准,客观、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二)“教”与“学”的评价
在整体建构理念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还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理论素养。针对教师的评价,需要考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创新意识,以及对整体建构理念的理解,能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并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果等。
(三)评价结果与教学改进
在整体建构理念下,评价结果应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和学生的发展,帮助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针对教师,评价结果应能为其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强项和改进空间,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评价结果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找到改进的方向,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总之,整体建构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立学课堂”评价,旨在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小学语文“立学课堂”课外延伸研究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整体建构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立学课堂”,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元化的,包括课堂学习、课外自主学习、阅读、写作、社交互动等方面。整体建构理念鼓励教师既要关注课堂教学,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其次,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整体建构理念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方式,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应该具有深度和连贯性。整体建构理念强调知识的构建和整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形成更有深度的学习体验。
(二)课外学习资源的积累与总结
为了支持整体建构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立学课堂”,教师需要积累和总结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包括阅读材料、文化活动、互联网等,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首先,阅读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其次,文化活动是学生课外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让学生参加文化艺术活动、绘画班、语言角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最后,互联网资源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支持,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在线词典”“教育网站”等来获取与语文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六、结语
本文基于整体建构教育理念的指导,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中的“立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整体建构的理解与应用,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学习更具有深度和内涵。(2)统编版教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语文要素体系为整体建构教学提供了基础,教材内容与整体建构理念相契合。(3)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评价以及评价结果,能提升小学语文“立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总之,小学语文“立学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巨大的作用,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进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睿.“学的课堂”的教学流程与操作策略:以小学语文为例[J].教育视界,2022,(4):29-33.
[2]蒋燕.“以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1,(16):63-64.
[3]刘新学.“四个统一”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探究[J].教师,2021,(17):27-28.
[4]尹巨龙.“学为中心”课堂的教学构建误区及反思批判: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为例[J].教育视界,2018,(Z1):33-35.
[5]蒙扬革.如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4):201-204.
[6]车从华.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5):107.(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自筹课题“整体建构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立学课堂’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21JY14-ZB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