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元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设计
作者: 王加桂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语文学习任务群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体现的是“审美创造”的内涵,属于一种发展型的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大单元教学的推进,让“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活动探索过程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抒发自身的情感,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分别论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意义及其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设计策略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意义
(一)完善课程内容
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为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却存在着“重阅读、轻表达”的现象,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自主表达的空间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将阅读与表达有机地融合,使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赏析文本,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促进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然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独特的感受与思考。当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了自己的领悟后,再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提升综合素养
大单元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单篇教学的不足,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立足于单元整体视角,根据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多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独特、富有个性的想法,并通过课堂交流、课堂讨论、小练笔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在课堂互动中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理解文学作品。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大单元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设计策略
(一)全面解读文本,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第一,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单元情境。创设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阅读的趣味性,促使他们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而在单篇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侧重于课文片段,降低了情境的灵活性、完整性和持续性,影响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合理分析教材,总结单元教学的重点,确定教学主题,结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及心理特点,确定单元情境的主题与形式。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有充满童真的童话,有歌颂祖国壮美山河的诗词,还有歌颂美好品质的名人故事等。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用画笔画出自己眼中或心中的秋天,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二,围绕单元主题,实现多元解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每一篇文章都主题鲜明,立意深刻,而且采用单元设计的方式,从单篇课文到“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这些内容相互关联,为大单元教学创造了便利条件。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教师要带领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表达方面解读文本,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特色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画出每篇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等,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和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单元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生活角度出发,更深刻地体会整个单元想要传递的情感与内涵。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秋天”作为大单元教学主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公园中、田野里寻找秋天;也可以结合单元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秋天的画面,让学生聆听秋天的雨声、风声,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感受秋天,欣赏秋天的美景。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仿照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二)注重文本联系,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第一,创新课程导入方式,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大单元教学是在单篇教学、单元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根据“新课标”、教材、学情等实际情况确立的学习单元。它既不是单一的教材单元,也不是简单的内容单元,它打破了教材的单元限制,将单元内外的多篇文章整合进来,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要重视同一单元中不同课文的联系,设计课程导入环节,将学过的课文整合到大单元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课文描写的都是祖国各地的秀丽风景,因此教师可以将“祖国风光”作为大单元教学主题,让学生说一说曾经学过的关于祖国景色的课文。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课文,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些美景,并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着介绍一些本单元课文描写的美景。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积累,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其他美景,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开启一段美好的“旅行”。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能够使学生对大单元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设计单元任务,鼓励学生系统思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汲取了项目学习的精髓,强调在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首先,教师要结合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明确阅读的方向和目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阅读中学习、总结,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其次,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表达任务,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写文学评论、进行阅读交流等,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内容和要求,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语文园地”中关于神话故事的词语、古诗,走进神话故事的世界;任务二,阅读教材单元中的四篇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合理想象;任务三,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任务四,展开想象,创编神话故事,由阅读过渡到创意表达。层层递进的任务,使学生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将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提升到新的层面。
(三)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第一,借助“可视化载体”,开展单元活动。在大单元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同时能使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借助“可视化载体”开展单元活动,降低单元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可以把“创建班级人物特刊”作为大单元教学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设计“诊学单”,让学生如实填写,了解学情;再借助多媒体设备中的闯关小游戏,帮助学生突破字词障碍;接着,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厘清单元篇目的主要内容,为后面的习作奠定基础;最后,让学生制作人物卡片、名片等,以这些“可视化载体”为支架,让学生在写作中领悟人物描写的“小妙招”,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第二,引入经典文学作品,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依赖教材,而是应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课外优质的教学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大单元教学的容量;另一方面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开阔学生的视野。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诵读经典作品的活动,围绕大单元教学主题,将更多课外经典篇目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模仿其中的写作方式,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课文都是现代诗,因此教师可以将“拥抱现代诗”作为大单元教学主题,并在这一主题下设计三项实践活动任务:一是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繁星·春水》《阁楼上的光》等经典作品,并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记录下来,编制属于自己的诗集;二是让学生仿照课文,自主创编诗歌,合理编排小诗集;三是举办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将诗歌文化种进儿童的心田。
(四)落实读写结合,深入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
第一,激发学生灵感,提倡随堂练笔。在大单元教学中,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写作正是创意表达的一种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读写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经常练笔,随文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困惑,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思维。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以从单元字词入手,让学生进行组词、造句、连句成段的训练,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师可以基于单元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开展仿写练笔,锻炼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也可以根据大单元教学主题或单元课文中的某一情节、某一片段,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第二,推进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大单元教学是具有开放性的,现有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满足不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阅读需求。为此,拓展阅读文本已经成为大单元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师可以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策略,围绕大单元教学主题,基于学生的兴趣及阅读方式,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还可以采用从“零”到“整”的策略,引导学生顺着单元文本找书读,从单元中的某一篇文章到整本书,从整本书到一类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好习惯,为之后的表达和创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去设计教学方案,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小红.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23,(7):62-64,76.
[2]屈小玲.“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4):12-14.
[3]徐承芸.“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统编语文教科书使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J].江西教育,2022,(31):21-24.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大单元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编号:2022/LX/02/156/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