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范丽平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度分析新课程标准,革新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学习,坚持课内阅读与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将个人阅读与集体分享相结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丰富学生生活和阅读体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目标。为了让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必须具备整体规划意识,构建完善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教师可以通过钻研教材、阅读相关书籍、聆听专家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模式的学习,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在小学阶段,学生有充足的课外时间,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需要,将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相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读前指导课、读中推进课、读后分享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在课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阅读经验积累等,给学生布置合适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将在课堂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体会阅读的快乐,丰富精神世界。

(二)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主体,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阅读与讨论能帮助学生从多元视角解析文本,开阔视野。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人阅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观点,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又要重视集体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与分享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学习、启迪、借鉴,形成新的观点。学生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通过个人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交叉进行,能保持持续的阅读动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师引导与亲子共读相结合

学校和家庭都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域,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重视亲子共读的作用,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经验积累、认知发展特点等,确定不同强度的亲子共读任务。首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识字量不足,自主阅读受到限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设“和家长一起读”栏目,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在阅读前,教师要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给家长提供阅读清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为了让学生保持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家长参与的阅读活动,如好书推荐会、故事赏析大会等,所有家长都可以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步骤

(一)在阅读前进行合理预测

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预测是经常运用的阅读策略之一。一般在读前指导课和读中推进课中,教师都可以运用预测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封面、目录、插图、关键情节或人物,对书中内容进行预测。合理的读前预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没头脑和不高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中,教师可以以人物形象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没头脑’到底是怎样的孩子?‘没头脑’明明有头有脑,为什么叫他‘没头脑’呢?”这样的预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从而进行深度阅读。

(二)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提问、统整和重构

第一,“提问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时通过提问来帮助自己理解、思考、探索。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阅读感受、阅读方法进行提问,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经历、时代背景、写作意图等进行提问,将提问贯穿整个阅读活动。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读前指导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张问题学习单,让学生针对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什么鲁滨逊执意航海?鲁滨逊在荒岛上是如何解决住的问题的?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为什么作者要介绍鲁滨逊前三次航海经历?”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从而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统整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策略。通过统整,学生能够把零散内容整合在一起,深化自身对阅读内容的整体认识,提升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人物图谱、时间轴、表格、情节曲线图、编写剧本等方式统整主要内容,不同类型的书可以运用不同的统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统整。首先是抓住人物进行统整。有的书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绘制人物图谱,统整主要内容,梳理复杂的人物关系。其次是抓住情节进行统整。有的书情节跌宕起伏,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绘制情节曲线图,整理故事内容。最后是抓住要素进行统整。有的书要素很多且比较零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要素,将零散的内容进行统整。

第三,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对书中内容进行重构,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合理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对书中内容进行重构,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中,“教星期五说话”“平息叛变”等情节生动有趣,有时甚至让人惊心动魄。这样的情节适合让学生进行改编,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将这几个典型的故事情节改编成舞台剧,并进行表演。为了把剧本写好,学生必须对书中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加工,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活动趣味性十足,能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在阅读后进行有效关联

在整本书阅读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关联,自主对书内容进行整合、串联,寻找各种文本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关联,以及各种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这种多样化的关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童年》这本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草房子》《小英雄雨来》等其他成长小说,让学生感受到苦难也是一种经历,一种成长。在学生阅读一本书后,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同类的书,通过由点到面,由一本书走向一类书,能让学生对同类型文本产生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有法,又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合理选择阅读策略,真正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钟孝忠.依学段推进 扣课标实施:小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5):54-57.(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