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

作者: 曹淑萍

摘   要:“新课标”提出,小学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的同时,还应提升学生的文化比较和鉴赏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尝试通过立足教材文本,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重视主题拓展,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绘本故事,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多元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帮助学生理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英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促使学生在了解中外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帮助学生开阔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等,明确提出要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等词多次出现在党的重要文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赞颂乐于助人的正义品格,发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经历种种磨难后越挫越勇、奋发奋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文化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很多小学生也有机会走出国门,参加各种研学活动。笔者曾作为带队教师随学生到新加坡参加研学活动,学生到新加坡之后,当地的孩子非常热情地用英语向我们介绍当地的节日、美食及风土人情,而我们的学生只能简单地跟他们用英语打招呼,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完全不能将对话深入文化传播的层面。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太了解。实际上,我国的美食闻名世界,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我国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极具特色,然而学生在平时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对这些感到陌生。二是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没有接触过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想说但不会表达。

调查显示,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比较淡薄,文化培育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有导向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目标和学习能力目标,常常忽视文化目标。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本身承载着西方文化和习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种语言,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往往更侧重于西方文化的讲解;另一方面,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相对较少,很多教师上课时局限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重文化知识灌输,轻文化内涵阐释”,缺少对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民族精神、人文涵养等的深入挖掘。

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还能帮助教师更全面、更有效地设计并把握教学目标。目前,很多英语教师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太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有畏难情绪。基于此,教师要通过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式更多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应意识到,中外文化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成为具有“中国心、民族魂、世界眼、国际范”的世界公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能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一)立足教材文本,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英语教材的改版,编者注意到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真正把文化意识作为育人源头,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五年级学生不仅要知道“中国”的英语是China,还要知道其全称为“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或简写形式“PRC”。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的Culture time部分不仅增加了有关我国四大发明的文化知识,还增加了对我国饮食文化的介绍。在读写板块,还穿插了《愚公移山》等成语故事。

通过教材改动的方向,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注重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也注重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融入课堂,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梳理和归纳各册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时,教师才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做到前后呼应、融会贯通。

(二)重视主题拓展,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教材受篇幅等因素的影响,呈现的内容往往比较简单、有限,一些优秀的文化元素由于单词较难,并未出现在教材上。如何更好地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英语教师需要具备文化渗透的意识,可以在教材文化介绍的留白处,通过关联主题,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的教学中,笔者在拓展环节融入富有我国地方特色的各种娃娃,如无锡惠山的泥娃娃,北京的老虎娃娃……不仅给学生普及了我国娃娃的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还使学生为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T: Boys and girls, Bobby and Sam are very surprised. And I believe if they come to China, they will feel more surprised. Look, there are some other dolls in China. Are they lovely?

S: Yes.

T: Let’s watch a movie about Chinese dolls. Do you know what doll it is?

S: It’s Huishan clay doll. It’s from Wuxi.

T: Yes. And look, in Beijing, there are some clay dolls too. Please watch the dolls carefully. And try to write a passage to introduce these Chinese dolls.

在该课例中,笔者由教材中的娃娃巧妙地过渡到我国地方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我国娃娃的兴趣,鼓励学生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创新、活学活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融合绘本故事,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绘本融合教学也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绘本不断出现,它们图文并茂,情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与教材相比,绘本在培养学生英语人文素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它们的情节更完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合单元主题,寻找关联绘本,进行拓展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这一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农历新年的活动。结合单元主题,笔者带领学生拓展阅读英语绘本The Legend of Nian,渗透“年兽”的故事,促使学生感悟我国古人的勇敢、团结和智慧,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理解。

T: Do you know why Chinese people often say Guo Nian?

S: Because there’s a story about the monster Nian.

T: It’s an interesting story. Today, let’s read an English story. It’s about the monster Nian. Look at the cover of the book. 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Where does Nian live? What does it like eating? How to keep it away? Please read the story in groups and 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学生通过阅读英语绘本,了解了我国传统故事中“年兽”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人们在春节期间放鞭炮、贴红色春联、穿红衣等习俗,感悟了我国人民智慧勇敢的民族精神。绘本内容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阅读后能用英语介绍春节期间的习俗,以及习俗背后的一些有趣的传统故事,为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铺垫。

(四)开展多元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元化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学生沉浸在活动氛围中,他们就能更真实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体会文化的内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开展英语特色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Say China in English”主题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增强学生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查阅资料、精心设计幻灯片,广泛采用传统元素,在图片和文字中表达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用充满激情的演讲,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并用行动诠释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主题演讲活动在帮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有的学生从“中国传统美食”这一话题出发,发表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food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ood in China. There are some traditional food for some festivals. For example, People eat jiaozi at Spring Festival. They hope they will have good luck in the new year. People eat tangyuan at Lantern Festival. It is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reunion. Do you know moon cakes? Yes, it is round. It looks like a pie. At Mid-autumn Festival, the family always get together. They watch the moon and eat moon cakes. Do you like eating rice dumplings? We can also call it zongzi. At Dragon Boat Festival, people usually eat rice dumplings. It is in memory of Qu Yuan.

生动的演讲、引人入胜的故事,把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世界。活动的开展,让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获得文化知识,探究传统习俗背后的含义,变得更加热爱祖国文化,积极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课程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树立文化自信。在文化融入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主题意义进行整体教学,不能停留在内容和语言的层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题拓展中感知文化,在绘本融合中理解文化,在主题活动中升华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植于思想和行动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金炀.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中指向文化意识培养分析[J].读写算,2024,(15):23-25.

[2]沈舟莉.指向文化意识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4,(5):62-67.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H2022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