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美育中的文化理解培育实践
作者: 习惠摘 要:培育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是新时代美育的新内容。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是美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传统神话故事为载体,以多学科融合的理念为先导,总结出“选、读、画、演”四步一体的教学体系,以期为新时代的美育提供具体的教学参考模式。
关键词:美育 文化理解 神话故事 学科融合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了新时代美育的重点之一。新时代的美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还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贯彻美育思想,成为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导向、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内容载体、以学科融合为教学模式,对小学美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神话题材在美育中的应用价值
神话是古代人民在思考、探索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未知世界的理解与表达,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充满了先民的智慧与想象,同时体现出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及敢于斗争、实现理想的精神。优秀、经典的神话故事是小学美育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以神话故事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
(一)美育中传统文化的落脚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美育教学的主体内容,促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美育工作的目标之一。传统神话故事能够成为美育中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传统神话故事蕴含着质朴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很多神话故事展现了惩恶扬善、勇于奋斗的观念,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第二,传统神话故事充满民族智慧与想象力。神话故事是基于想象诞生的,具有夸张的特点和浪漫主义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具有很大的价值。第三,神话生动、神秘的特征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度。
在美育中,教师可以将传统神话故事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将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美育工作相融合,在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二)激发学生艺术想象与创新思维的素材
在艺术核心素养的培育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在传统神话故事中,《盘古开天地》对混沌世界的描绘、《山海经》中奇幻的形象等,都是先民想象力的体现。这种艺术表达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故事阅读走向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传统神话故事在小学美育中的应用策略
要在美育工作中培育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教师就要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下,探索神话题材在小学美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总体来看,教师需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挖掘和传递神话故事中的文化价值内涵;二是利用神话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与想象力。
(一)选好故事:组织课程内容,以民族经典文本为主体
不是所有神话故事都传递出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做好筛选工作,挑选出优秀的神话故事。美术教师可以邀请历史、科学、语文等相关学科的教师参与故事文本的选择,并形成多种故事解读视角,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读好故事:深度阅读,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在神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传递故事承载的文化价值内涵。教师要先对神话故事进行深挖,然后与学生一起完成对文本语言、情节、思想、意象等各个层面的详细解读。美术教师可以和语文教师就某一篇课文一起展开教学,由美术教师着重分析神话故事涉及的环境、道具、服饰等与视觉相关的内容,由语文教师着重分析神话故事中的情节、语言、历史背景等内容。跨学科教学模式,能够将不同学科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传统神话故事的价值内涵得到更深的挖掘,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画好故事:将故事文本转换为艺术表达
学生的美术作品是美育工作的重要成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神话文本来创作,是美育工作的目标之一。与一般的创作表达不同,神话故事涉及的内容是以想象为基础的,学生在以神话为题材进行创作时,无法使用模拟参照的方式。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创作。教师要抛开自己的思维框架,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没有思维定式的前提下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直是美育工作的重点。以神话想象推动艺术创作,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演好故事:创设历史文化情境,在情境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教学氛围,继而让学生达到情感体验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神话题材引人入胜的情节尤其适合情境教学,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小型舞台剧、话剧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热捧,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在美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依托情境教学法,创建神话情境,让学生表演神话故事。一个舞台剧不仅涵盖了剧本、舞台环境、服饰道具和演员表演四个部分,同时还融合了语文、历史、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知识,表演神化故事可以让学生在研读剧本台词、制作服装道具、布置场景、剧情表演的过程中,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优秀的神话故事常常涉及历史、语文、科学等其他学科,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这个“四步一体”的体系,形成“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跨学科教学,整合了多学科的资源,实现了以神话故事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总之,传统的美育通常将目光集中在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层面,着重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以及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进行创作的技能。进入新时代,教师要在美育中注入文化理解和创新表达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传统神话故事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作为美育的抓手。笔者以学科融合的理念出发,打破传统美育观点,构建出“选、读、画、演”“四步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探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具体的学情出发,充分挖掘传统神话故事的美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健.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分析[J].丝网印刷,2024,(3):59-61.
[2]关力瑞.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美术德育教学的实施探索[J].读写算,2024,(14):125-127.(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