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作者: 孙芳摘 要: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课堂互动普遍存在模式单调、学生参与率不高、整体效果不理想等现象。在本文中,笔者立足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注重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旨在充分展现英语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师生互动 教学策略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重要渠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到,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应是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理解不透彻,对新环境下的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缺乏探索,依然采用“师问生答,不问不答”的传统教学方式。同时,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学生参与率低、互动效率不高等缺点。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当前中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如何有效地提高师生互动效率,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运用英语知识。
一、师生互动的意义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形式。师生互动通常由教师发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检测学生是否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能够适时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提倡“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互动机会不均等
在初中英语课堂互动中,大多数教师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未全面关注学生整体;偏重考试成绩,过多地关注“优等生”,往往选择忽略“学困生”“中等生”。如此一来,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与教师互动的机会,他们很容易获得教师的赏识和点拨,内心充满学习的满足感;然而,“学困生”“中等生”会慢慢变得不敢参与课堂互动,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英语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这种结果偏离了教育的初衷,会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学情况的出现。
(二)课堂互动模式过于简单
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简答式”的互动模式,往往使用一般疑问句提问,学生答完“Yes”或“No”就“万事大吉”,缺少深入思考,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就无法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导致师生互动效率降低。
(三)评价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口头评价方面。在初中英语课堂互动中,如果教师的语言总是单一、平稳的,就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英语课堂中,“Good!”是高频率出现的评语,学生掌握了一个单词或句型、参与了小组合作,或是上台展示学习成果,都能够收获“Good!”的评价。这说明,很多教师没有依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学生得了表扬,也不明白自己表现得好在哪里,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评价是低效的,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四)教学设计存在偏差
在课堂互动的教学设计中,很多教师存在“重课本,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的问题,只关注课本的重难点知识,而忽略了学生本身,不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些教师依靠过去的教学经验,在师生互动环节不够用心,认为互动对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帮助。这种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偏离教学初衷的做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悖的,会导致师生互动效率低下,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需求,难以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三、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策略
(一)利用词汇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英语学习离不开词汇运用。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学生要运用大量的词汇,完成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因此,在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记忆、运用词汇,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背单词是一个枯燥的记忆过程,一些缺少恒心的学生很容易放弃。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融入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互动效率。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的Section A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水果的单词。课前,教师可以手绘或者打印水果图片,图片上写着水果的英语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拼读,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强化记忆,然后引入“水果单词我最爱”“你来比画我来猜”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抢答对应的单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加大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当堂进行拼写,并适时给出口头表扬,或奖励小礼品,促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互动、反复巩固单词的习惯,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二)采用多样化的互动手段
初中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拥有跳跃性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适时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这种“动”指的是学生紧跟课堂节奏,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展示自我,而不是只会听课、做笔记。
在日常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歌曲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活动中,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课堂互动活动,如开展课前“free talk”、英语故事诵读会、视频对话配音、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引入英语游戏
在课堂中适当引入英语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设计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苦下功夫,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不同的课堂游戏。
例如,在单词、对话、文章的诵读中,有些学生不愿意开口读书,课堂上书声寥寥,气氛比较沉闷。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希沃白板中的“声浪翻滚球(Bouncy Ball)”功能,学生读书的音量越大,屏幕上的小球便跳得越高,以此根据小球跳跃的高度和数量来判定学生读书声音的高低,督促学生养成大声读英语的好习惯。
再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描述了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角色——孙悟空(Monkey King),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话题,他们都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播放了西游记中悟空拜师的经典短对话,并要求学生反复观看,最后分角色模仿。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学生摆脱了紧张的情绪,轻松地练习口语,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四)合理设置小组,确保互动到位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进一步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落实,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促使学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高效地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达到符合个人能力的学习目标,让小组互动真正走向高质、高效,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堂真正成为“轻负担、高质量”的学习主阵地。
(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应贯穿初中英语课堂的全过程,教师要充分理解评价的对象与方式,优化评价的内容,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评价理念,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手势、表情等多种相关信息,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激励性评价指教师在课堂中用鼓励的话语进行有效的总结。教师使用激励性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找准课堂的生成点,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用“Great! ”“Nice!” “Clever!”“Perfect!”“Fantastic!”“Well done!” 等简短且具有赞赏性的评语,毫不吝啬地夸奖学生。
英语是一种热情、奔放的语言,它的语音、语调及说话者的面部表情都比较夸张,凸显出这种语言的张力。教师应抓住英语的这种语言特点,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赞赏之情。然而,有部分教师认为激励性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满的情绪,因此习惯使用“打压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的建立。当学生出现错误或产生挫败感时,教师应在肯定他们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出不足,并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用“It doesn’t matter!”“Never mind!” “Come on!” “Take it easy!”等具有激励性的语言,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会消除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出现的紧张不安的情绪,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六)以学生为本,做好备课工作
用心备课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其中,“备教材”体现了对教材文本的尊重,“备学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备课的三个方面,笔者认为,“备学生”是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体差异,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预设学生的“未知”,留出足够的“教学空白”,让学生去自主填补。这种“教学空白”包括旧知识巩固和新知识预习。此外,教师要大胆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模式,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合作,打造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赵琼.师生互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18,(38):83.
[2]季萌.师生互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学生英语,2016,(8):33.
[3]吴云仙.新课改下“师生互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探析[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6):77-78.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城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