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陆佩佩摘 要: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收获更多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和理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主要围绕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和实践过程,教师要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教师要以“新课标”为参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用体验式教学法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立足教学需求,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这种体验式教学法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学生探讨、分享的过程中,要加以引导、延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感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不仅如此,在体验式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彼此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变得更加频繁、高效,因此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二)有利于促使学生“知行合一”,提升教学质量
体验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不断感知外界环境,并将感知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经验,再将其解构为知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必然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也就是在“做中学”“做中教”,而这也与“知行合一”理念相契合,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思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概念的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国家机构”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以学生自身的经验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身边的国家机构,并通过“拍一拍、问一问、访一访”的方式,拉近学生与国家机构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国家机构的认识,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兴趣”为引领,营造体验式教学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自愿参与体验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由“学会”转为“会学”。对此,教师要深挖教材,以有深度、有层次的互动环节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以“兴趣”为引领,合理切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象形文字或甲骨文字,然后让学生去猜这些文字与我们现在所用的哪些简体字相对应,猜对的学生将获得奖励。这样的活动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教师再出示人民币上的几种文字,让学生了解汉字之外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等,然后提出问题:“大家还知道哪些文字?如此丰富的文字是如何出现的?”从而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好基础。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文字的动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二)依托情境,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情境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切入点,能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中渐入佳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音乐情境等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浪费食物的小猪”的故事情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小猪浪费食物,最后肚子饿了,又开始艰难找食物的过程。特定的故事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如“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等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为学生践行“光盘行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元素,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效率。
例如,在“我们的好朋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以这首曲子引出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以此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帮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循环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歌曲,如《朋友》《友谊地久天长》等,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珍贵,促使学生学会珍惜友谊。
(三)以“生活”为载体,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家人的爱”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家人的付出,学会感恩。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从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出发,带领学生感受家人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父母的付出是无私的,要怀有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使学生初步体会父母的辛苦。其次,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学生到讲台上分享父母在家庭中的付出。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探讨,并鼓励学生在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来报答父母之爱。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又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四)用问题搭建深度体验的桥梁
好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对知识进行感知、感悟,对提高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串”,为学生搭建深度体验的阶梯,使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使体验式教学真正发生,切实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安全记心上”一课的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以社会热点新闻为切入点,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以“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8岁女孩为救落水同学不幸溺亡”事件的相关视频,并提出问题:“女孩的行为值不值得提倡呢?”“当我们遇到同伴落水的情况,该怎么办?”“溺水时我们该如何自救?”“如何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接下来,教师再展开细致讲解,让学生了解夏季防溺水的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溺水事故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问题作为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牵引绳”,能促使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展开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用实践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践是体验式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合理设计实践环节,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品质,提高思想境界,实现“知行合一”。
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实践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完“让我自己来整理”这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后实践活动,以此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放学之后整理自己的书桌、书包,或者收拾自己的房间,然后结合自己的劳动体验,谈一谈对父母之爱的感受和理解,明白自己整理书包、书桌、房间也是为父母分担家务的一种方式,从而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除了家庭实践,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更加科学的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完“我们是公民”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社区,感受社区内的“公民活动”,强化学生对自身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邀请社区民警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解有关身份证的犯罪案例,促使学生理解公民与国家的联系,主动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渐成长为优秀的青少年。教师还要注重对实践活动的选择,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参考,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践的内容来展开体验式教学,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重视教学评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以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为抓手,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细致、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推进体验式教学的良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对此,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展开评价: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需求,进行诊断性评价,以此为体验式教学方案的设计与调整提供参考。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的表现,展开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师可以采用终结性评价来总结、反思体验式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优化体验式教学的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应用,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多元化评价手段的辅助下,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验式教学法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深入推进“新课标”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发挥体验式教学法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武薄俗.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法治教育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法治专册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4):100-103.
[2]孙琴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深度体验教学的四个控制点[J].教学与管理,2021(32):46-48.
[3]李越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9):4-5.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小学体验式微班会课教学研究”(编号:DY2021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