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堂中批注式教学的应用
作者: 马君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批注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概念渗透、符号讲解等,丰富课堂内容,转变授课模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批注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批注式教学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批注式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自主阅读,标注自己的疑惑之处,圈画出文章的精髓之处。基于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生本”对话,让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形成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教师应如何应用批注式教学。
一、开展基础讲解,渗透学生的批注概念
(一)渗透批注概念
结构化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从教具的使用过程中理解和学习概念,而不是通过教师直接的指导来掌握概念。基于上述理论,批注式教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两个方面渗透批注概念,建构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方面应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批注式教学”,区别于直观的概念渗透,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文章讲授具体的应用方法;另一方面应引入丰富的批注阅读作品。对名家名篇的阅读和理解,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懂得批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在8分钟的时间内进行批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选择前两个自然段进行批注。通过批注,学生意识到批注应圈画出文章的修辞手法、文章的动词以及特色之处。其次,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笔者将讲解的权利交给他们,通过高效的“生生互动”,让学生解决既有的问题,实现对知识点的应用与创新。最后,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笔者及时介入并加以讲解,区别于以往的讲授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互动与沟通能力。
(二)讲解批注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批注式教学效果,教师应输出批注符号的使用方法。(1)对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教学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逐步加深学生对批注式教学的理解。(2)有意识地将批注式教学与预学任务结合起来。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利用多个批注符号解读同一段文字。(3)将课后作业与批注式教学结合起来。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首先,在前期的预学阶段,笔者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展示批注符号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利用批注精读整篇文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批注式教学的作用,笔者鼓励学生批注文章内容,写下自己的疑惑之处。其次,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小组中的成员将自己的批注成果发送线上学习群,通过讨论,学生大致了解了“胡萝卜先生有哪些有趣之处”。最后,在课程讲解阶段,以学生的问题导入,快速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局”。
二、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1)预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教师习惯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活跃学习氛围,并平衡“教”与“学”的尺度。(2)注重方法上的引导。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何进行方向上的引导,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首先,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要求学生用批注符号标注生字、生词。基于学生的诸多疑惑,笔者引入本节课的典型问题,将批注式教学融入每一个环节。其次,让学生依次用批注符号划分文章的段落与层次,厘清相应的结构,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并标注自己的疑惑之处,总结文章中的优美表达方式。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寻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并标注好自己的疑惑之处”时,笔者及时引入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可以将批注式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结合起来。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入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是一种以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将群文阅读与批注式教学结合起来。由于批注式教学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以某一篇文章为教学案例,进行精讲,再借助群文阅读让学生进行练习。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批注式教学为基础的群文阅读带来了如下的挑战:(1)从挑选的文章来看,教师不仅要选择主题相近、写作技巧相近的多篇文章,还要融入批注式教学的特点。(2)从中期的课程讲解来看,教师需要以批注式教学为主线,设计丰富的学习任务。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为例,首先,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带领学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之美:“有哪些句子、词语凸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这个问题,学生利用符号相继圈画出“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其次,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引入多篇文章的选段,要求学生明晰“作者笔下的自然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让学生确认文章的主题。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笔者还创设了一个情境问题:城市的日出是什么样子的?凭借此前的理解,学生生动、准确地描述了城市的日出景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批注方法与阅读主题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批注式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章;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在后续进行总结;要提前预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基于群文阅读安排相应的探索任务。
三、延伸批注式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融入线上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减少“教”的时间,鼓励学生依靠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平衡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呢?即如何保障学生课后的学习效率与质量。针对这一教学需求,教师应划定合适的学习小组,布置丰富的课后复习任务,让学生批注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另外,教师要及时关注各学习小组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不是直接告知,而是通过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为例,首先,在预学阶段,笔者紧扣口语交际的内容,设置“收集民间故事”的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基于互联网技术收集大量的民间故事。其次,分小组合作,各学习小组围绕收集的民间故事,进行批注式阅读。比如,有的学生收集了民间故事《白蛇传》,针对故事内容,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展开批注式阅读。由于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阅读能力均不同,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求各小组学生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进行课程导入阶段的表演,并提出问题:“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线上学习群讨论与学习项目有关的内容,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大量的电子书籍,通过对电子书籍的批注,提高其应用与创新能力。
(二)优化成果展示,提升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多以自己为主体,开展结果式、等级式评价。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仍坚持以往的评价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参与的积极性,还会降低批注式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成果展示重构评价体系,在丰富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内容转化为范文,鼓励学生利用批注式教学进行分析,通过“生生互动”,学生既能明晰写作的具体要求,又能明晰自己的修改方向。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为例,由于学生此前已学习过“如何阅读古典名著”,在课程讲解阶段,首先,笔者设计阅读任务:“文中涉及哪些人物形象?他们各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基于批注式阅读,挖掘文字中的细节。比如,有学生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心肠好、没有贵公子架子的人。针对这个论述,有的学生表示认同,有的学生提出疑问。笔者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借助批注式阅读探究“贾宝玉的人物特点”。其次,让学生进行有序的互评,依次完成对林黛玉等人的分析。“在出现的这些人物之中,哪一个是中心人物?”“总结一个人物形象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学生紧扣文章内容,进行观点的分享。最后,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选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提出问题:“你还有哪些可以补充的?”随后,让其他学生纷纷进行补充。相比以往的评价方式,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而是教学评价的参与者。
基于批注式教学,教学评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教学中,师生互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理解,还能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迁移。另外,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复盘,通过对多个环节的回顾,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批注式教学的作用,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将批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预学、课程讲解、教学评价等,加深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芸怡.批注,让阅读留痕:探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2,(25):159-161.
[2]王允,刘建思.注重语文有效批注 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对策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29):32-33.
[3]袁国红.注重语文有效批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浅析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2,(6):155-156.
[4]黄佳琪.追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拔节生长:浅析沉浸式批注阅读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25-126.
[5]刘家红.圈点批注,体验反思: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