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作者: 陈琴瑶

摘   要: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的智性应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大统摄”等方式,推动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彰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意蕴、逻辑意蕴、价值意蕴和思想意蕴等。单元整体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单元整体教学 核心素养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组织内容,同一个单元中的知识内容密切相关,这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区别于传统思想品德教材的一个鲜明特色,为教师实施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立足于单元整体,既要以教材的自然单元为根本性的教学活动组织单位,又要根据单元的主题,自主收集相关资料,研发适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学习单元。相比于传统的以“课时”为组织单位的课堂教学,这种以“单元”为组织单位的课堂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大整合”:彰显单元整体教学的整体意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单元内容或有纵向的关联,或有横向的关联。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不仅要将单元内的内容进行整合,同时还要将单元外的内容,甚至是学科外的内容进行整合,这就是“内联外引”的“大整合”教学策略。教师立足于单元整体,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统整、融合,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为一种多元性、开放性、立体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时,笔者引入“党史”的相关内容,立足于“小单元”“微单元”等,对学生进行整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其中,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党史”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在教学中,笔者还引入相关的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单元学习更为丰富、饱满,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基于单元整体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让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党史”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性事件的背景与历史影响,从而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这样一种深刻性的认识,能促使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与努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关联性、结构性的课程,不仅课程单元内的知识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而且课程单元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提炼、概括单元的核心概念与知识,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等,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这种以单元为单位的整体性教学,超越了传统的以课程、章节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单元内的相关内容相互印证、相互观照、相互补充,能优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整体效果。

二、“大迁移”:彰显单元整体教学的逻辑意蕴

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要设计大情境、大任务、大问题等,通过具有统领性的教学内容,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性、能动性的知识学习、迁移与应用。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课程本身,对相关内容进行开发、重组、补充,从而让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引导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迁移性学习时,教师要观照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帮助学生突破现有学习水平,实现思维进阶。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迁移性学习,学生能生成“大观念”“大思维”“大认知”。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尽管是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的,但教师缺乏单元整体视野与认知,对单元整体内容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为单子化、孤立化、割裂化的学习,单元与单元、章节与章节之间缺乏关联性。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秉持一种整体性的道德与法治视野,渗透、融入相关的结构化学习方法、思想等,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具有层次性、迁移性、应用性。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时,笔者发现这一单元中的内容具有相同的性质。为此,笔者采用了“教结构—用结构”的教学思路,将第一个章节《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作为教学内容,而将后面的两个小节内容《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在教学《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时,笔者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体育、文化等方面收集相关的资料,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这些资料信息。这种教学方式,催生了学生后续知识的梳理、学习、迁移与运用,为学生后续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打下了基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聚焦于道德与法治单元核心要素,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成为一种层次性、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学习,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谋划,合理安排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循序渐进地组织学习内容;要为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搭建学习框架、支架,设计相关任务群、问题链等,帮助学生建构单元整体学习的思维导图,推动学生开展自主性、自能性的单元整体学习,助推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探究。

三、“大贯通”:彰显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意蕴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同一个单元中,知识内容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价值意蕴。为此,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大贯通”的方式,彰显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取向、价值意蕴。教师要善于发掘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中的相关价值线索、思想脉络、意义关联,将其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主线。这种单元整体教学对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对单元内容进行对比与分析,从中找出相关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单元“主线”,将其贯穿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彰显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意蕴。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时,笔者就以“中国梦”为主题,串联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首先,“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梦”的使命与责任是不同的。以“中国梦”为主线,能将《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等相关内容进行有效连接,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以“中国梦”贯穿大单元教学,既实现了单元相关知识的纵向迁移、横向关联,又能让学生将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的梳理与记忆,从而循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间轴顺序,对关键历史事件与时间进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大贯通”的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能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在上述“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还补充了党的二十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串联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四、“大统摄”:彰显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意蕴

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发掘单元的主题思想,用“主题”“思想”等“大概念”“高观点”来统摄单元内容。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以主题为基础,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让学生在主题的统领下,进行自主性、自能性的学习,彰显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意蕴。在主题的统领下,不同学生可以形成不同的学习路径与学习策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会有计划、有顺序,从而顺利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时,笔者以“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在主题的引领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当今世界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还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因此,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积极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补充、拓展、延伸相关教学内容。比如,将《我们爱和平》与《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等顺序进行调整,突出了当今世界的总基调是“和平与发展”。只有立足于“和平”,才能保证“发展”,这是一个具有逻辑性、前提性、条件性的问题,这样的调整能让学生感受到“和平”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笔者补充了我国参加世界维和活动,帮助一些落后的国家开展基建等素材,让学生认识到在世界舞台上,我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奉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当今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谋求自身的发展不仅符合自身的利益,也给世界带来了发展与繁荣。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主题的统摄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由浅入深,体现出一种关联性、结构性、系统性、整体性、和谐性,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单元整体内容进行“大统摄”,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组织者,还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丰富、调整、完善,改变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浅表性、被动化的现状。同时,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单元整体学习场域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主题,统整、优化单元整体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规划整体性的学习活动,推动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改革的方向,符合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与学习能力提升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又要发挥单元整体中各个章节内容的教学功能。实施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一方面要在相关章节的教学中体现单元核心理念;另一方面要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观照各个章节,形成互联互通、相互映衬的教学新样态。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孕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种子”,让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的学习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吕立杰,韩继伟,张晓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课程实施的价值诉求[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9):18-23.

[2]张慧.以单元整体教学促进道德与法治“落地”[J].试题与研究,2024,(16):64-66.

[3]应凌芝.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为例[J].新课程,2024,(8):97-99.

[4]吴晓婷.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以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3,(10):55-5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双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