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究性教学   

作者: 廖承武

摘   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探索意识的培养,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共同完成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高中 美术鉴赏课 探究性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设计探究型问题,拓宽信息资源,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美术鉴赏内容进行探究,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主题、意蕴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关于探究性教学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应帮助学生确立探究主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开展沟通与协作,进行探究和体验;应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研究材料和处理数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针对问题和困惑进行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探究性教学的目标

当我们审视以往的教学方法时,能够清楚地发现,教师过度关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创造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对知识缺乏个性化理解,缺少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探究性教学的核心

针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资源,还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性,精心创设可操作的问题情境与活动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组织有效的教学。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结合,将美术鉴赏教学重点内容凸显出来,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思想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和评判,对传统的书法、国画、民间美术作品普遍缺乏兴趣,却对动漫、服装、发型、摄像、新媒体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适当调整鉴赏内容,通过优化课堂环境,使学生产生内驱力,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美术作品,体现自己的审美个性和创新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要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鉴赏教学中,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以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要结合具体的实践,将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探究性教学方式

(一)设置互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一是遵循教材,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以教学“中国绘画”为例,其内容体现了新教材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如果教师按教材“照本宣科”,就不能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将“传统到现代”的内容进行细化,划分为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现代人物画、中国山水画、中国花鸟画四个专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审美风格和特点,方便学生了解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让学生感受近现代画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思路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美术家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因此,在指导学生的美术鉴赏时,教师要注意把美术与语文、历史、政治、音乐、体育等学科进行渗透,开展融合教学,使学生能够接受多学科、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比如,在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几何学与黄金分割知识;在欣赏任伯年的《苏武牧羊》、李唐的《采薇图》、蒋兆和的《流民图》时,可以融合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给学生讲述历史人物故事。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习行为是形成认知并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这一观点,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制造问题“悬念”,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果这个问题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探究之中,那么就是有效的问题。笔者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动脑筋、找途径、解困惑,引导学生以具体问题为“支点”,逐步探究,一一化解困惑。

(三)巧设导入方式,活跃探究气氛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方式,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参与鉴赏的热情,实现知识的重构。比如,在欣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时,首先,笔者让学生背诵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并播放相应的背景视频,以便学生了解、感受那个时代。其次,通过设置问题,指导学生识图,探究画家是如何运用“连环的构图、雅致的设色、流畅的线条”,刻画出主人公韩熙载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

(四)收集信息,拓展学习领域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探究性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将网络信息资源与探究式教学设计相结合:(1)辅助教学阶段。利用多媒体演讲稿的设计、编辑和演示功能,替代美术欣赏常用的幻灯片展示和板书,提高了讲解效率和视觉质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2)辅助学习阶段。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收集资料,利用计算机分析和整理、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讲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3)课程整合阶段。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将课堂上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展示、交流,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五)课内外结合,校内外互补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对文化艺术方面的场景进行考察,加深理解,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重要的美术展览与文物展览,组织学生到商店、工艺美术厂店、公园、风景区进行参观和研学。

另外,为了拓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一是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和技术,进行美术鉴赏校本课程的开发,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提高学生的绘画素养;二是邀请书画名家走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三是利用各种节日专刊和书画展览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些活动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审美意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师应创新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进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燕燕.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与优化对策[J].学苑教育,2024,(9):25-27.

[2]李肇毅.基于文化理解素养培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4,(6):44-46.

[3]李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4,(5):16-18.

[4]刘润刚.高中美术鉴赏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4,(7):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