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吴晨晨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新颖的阅读学习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从整体的角度阅读文本内容,还要借助批注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区别于以往的阅读学习方法,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而是“自然发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小学语文 应用策略
从定义上看,批注式阅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要基于阅读文本形成个人体会,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2)学生要围绕批注内容阅读文本,积累具体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大量的阅读活动与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输出批注方法,培养批注意识
(一)渗透批注的方法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以下问题:(1)过于关注某一个具体知识点,将具体知识点的理解等同于阅读理解。(2)过于强调细节,忽视“从整体的角度了解文章内容”。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入批注式阅读法,让学生应用这个阅读方法理解“何为批注?”“如何批注”?发挥出批注式阅读法的作用,通过以下步骤输出批注的具体方法: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分析、掌握文章的内容,厘清故事的情节,摸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借助阅读文本输出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最后,借助高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逐步掌握批注的具体方法。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为例。首先,在备课阶段,笔者准备好批注内容,并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在课程讲解阶段,从文本中的数字出发:“《赵州桥》中出现了哪些数字?这些数字有怎样深刻的含义?作者插入这些数字的意图是什么?”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数字的妙用。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批注文章内容,感受批注的妙用。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点、自然兴趣点、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批注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关注其中的重点句式,在“有的……有的……”处做标记。有的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在相应的过渡句下面做标记。针对这些反馈,笔者详细阐述了几种批注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文字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化、视频化的表达,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逻辑,形成“用批注阅读文章”的习惯。
(二)明晰批注的技巧
受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时存在以下问题:(1)不知道如何应用批注式阅读方法。(2)在应用该阅读方法时存在随意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理解,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输出批注的妙用,让学生了解、熟悉批注的角度,即批注经常会出现在哪些场景中(一般来说,批注经常出现在生字词、文章题目、段落格式、写作手法、情感领悟等层面);要重视课前引导,重视预习的作用,让学生在预习中将自己的疑惑之处标出来;要对学生的批注及时反馈,借助高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批注式阅读的作用。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在前期的预习阶段,笔者发布预习单,要求学生按照预习单的提示完成批注。在预习单中,学生需要详细了解、学习批注的形式以及批注的应用场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提示+自主探索”的形式进行引导。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围绕题目、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做批注。根据批注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厘清文本的含义,还能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其次,在预习单中,列举本文涉及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的关键词,在文中做批注,让学生围绕自己的阅读体验,圈出疑惑之处。最后,在课程讲解阶段,围绕学生的预习单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
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复习等环节。其中,在课中讲解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将自己的疑惑之处标记于文本,还可以将自己的问题融入批注之中。
二、强化批注使用,提升课堂效率
(一)强化对批注的使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来看,不仅包括大量的专业知识点,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要素。针对深层次的内容,教师需要借助批注,优化课程讲解,围绕学生的预习单进行纠错,让学生知晓“何为批注”“如何批注”,将精读与批注式阅读结合起来,借助高效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厘清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内容,明晰作者的写作手法。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首先,笔者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略读:“文章大概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于本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学生能快速浏览文章的内容,完成对文本的初步阅读。“文中有哪些角色?这些角色各有哪些特色?”结合上述问题,学生能够采用批注的方式得出相应的答案。其次,从批注的内容中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针对错误的思考方法,及时予以适当的引导;针对正确的批注,在后续的课程讲解中予以表扬。最后,进行具有针对性、差异性的引导,一边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一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批注,既可以知道学生的关注点与学习情况,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丰富批注式阅读方式
引入批注式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批注文章”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优化批注式阅读教学:(1)在课后回顾阶段,让学生利用批注复习整篇文章的重难点。(2)在课后阅读阶段,让学生利用批注厘清故事的内容,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为了最大限度地践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关文本内容的讨论,借助线上讨论群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基于“阅读文章内容—做批注—借助批注展开评论—解决问题—深化理解”的顺序,让学生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围绕文章内容与文章结构引入批注式阅读。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既能厘清“小女孩点燃了几根火柴”,又能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课程讲解结束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阅读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篇童话,以批注的方式进行阅读。考虑到后续的管理与引导,笔者策划了两种作业反馈方式:(1)利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理解、分析童话:“童话中包括哪些人物?这些人物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会设计这样的人物?”(2)让学生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基于故事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围绕学生形形色色的反馈,笔者一边记录学生的大致情况,一边完善学生的个人档案,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习惯融入具体的文本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学生的互动模式,及时跟进学生的阅读情况,设计科学的、动态化的教学方法。
三、借助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借助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经常羞于表达。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将批注式阅读融入课程讲解,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既能理解文本中的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一系列描写方法,又能在批注式阅读中详细地标注出来。对此,教师可以基于文章中的人物与事件,设计丰富的批注任务,借助高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输出自己的观点。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为例。首先,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围绕“如何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如何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展开分析。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详细的批注。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罗列了几个关键人物,让学生进行分析:一是分析诸葛亮、鲁肃、周瑜的人物形象;二是分析诸葛亮借箭前、中、后的思想活动;三是分析借箭时的环境描写。其次,观察学生的批注情况,从后续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批注。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不同,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笔者并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引入小组合作,利用“生生”互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对批注的总结,让学生尝试从具体文本中提炼文章结构,并将其应用到后续的阅读之中。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批注与口语表达结合起来,更新教学理念;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借助高效的“生生”互动,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借助批注式阅读,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从前面的论述中,不难发现批注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一般而言,学生的批注既包含自己的理解,又包含自己的疑惑。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将其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范畴中,并进行引导,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秉承“肯定+准确”的理念及时进行干预,给予方向上的引导,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料。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为例。首先,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要求学生基于批注搭建思维导图:“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北京的春节的?”学生一边回顾文章内容,一边形成“如何描写一个节日”的逻辑架构。其次,应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延伸文本的讲解:“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传统节日。”指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仿写。比如,其中一个学生写的是“端午节”,在课堂上,笔者将其作为范文,要求其他学生采用批注的方式进行点评。
在教学中,为了提升批注式阅读的应用效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评价方式,借助高效的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总之,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新颖的阅读方法,旨在通过前期的批注,让学生积极了解、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批注,紧扣教学目标修正、优化学生的批注;要秉承差异化、个性化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学生的所学融入实践。
参考文献:
[1]喻璐琦.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1,(20):44-46.
[2]施泽娴.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J].读写算,2022,(2):153-155.
[3]王玉琼.随文而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中批注式阅读方法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0):61-62.
[4]周晓明.批注式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小学生(上旬刊),2022,(7):40-42.
[5]陶芸怡.批注,让阅读留痕:探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2,(25):159-161.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