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代晓卿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既是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形式,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习任务群的优势,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依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语文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任务群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以学习任务群来呈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紧密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得它们形成学习任务群;要运用多种策略,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开展专项学习,在学习任务群的高效应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习惯,利用基础任务群奠定语文基础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开端,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专项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语文学习实践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积累语言运用经验,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从而奠定语文学习基础,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基于识字教学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开展自主识字。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借助教材了解生字的读音,还要借助词典类工具书及课文具体语境了解字义、词义。在此基础上,以字理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从而使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同时,了解字源、字理,通过对生字的梳理与归类,了解造字的规律,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在运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自主识字时,教师要以教材内的识字教学为主,组织学生学习与探索识字方法。同时,还要将识字任务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大量识字,从而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二)自主积累,奠定语文学习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包括短小的古诗词、成语典故、格言、对联等,并要求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在积累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对语言材料进行定期梳理,要求学生通过整理、分类与交流,体会蕴含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同时,让学生将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与日常交流之中,促使学生感受和了解语言运用规律,奠定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伊始,笔者组织学生围绕题目,提出心中的问题,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和我们的学校相比,有哪些不同?”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初步了解小学校园和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形。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小学的美好。接下来,笔者以问题“你觉得这所小学哪里最美,找出你认为美好的语句,并勾画出来”为引导,组织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笔者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语句好在哪里。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单元内《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两篇课文,并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学校,尽量用上新学会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材料时,一定要将材料的积累、梳理、交流和运用结合起来,在奠定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同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赋予语言材料活力,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二、创设情境,利用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设置了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群的特点,给学生创设真实的阅读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阅读、交流、欣赏、表达、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实用阅读,培养语用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一个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它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与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专项的实用性阅读学习任务群,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倾听、阅读、观察等方法,获取有效信息,提高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的交流情境进行表达训练,让学生借助口语和书面语准确传递信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伊始,笔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指点与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初步体验文言文的朗读方法,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之后,以问题“你们能理解课文内容吗?”引导学生交流,在学生的交流陷入困境时,暗示学生从教材中寻找方法。于是,学生开始结合教材中的注释,尝试翻译课文,笔者则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完成理解课文的任务后,笔者组织学生“说一说”,让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准确理解课文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讲一讲”,要求学生补充时间、地点、天气和一些必要情节,将课文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一来,通过读、译、说、讲等多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不仅要设计一系列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还要根据学习任务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将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实现“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文学阅读,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更高一级的学习任务群。如果说“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侧重的是阅读、理解与日常交流能力的话,那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则重在对文本的品味与欣赏,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本的美好,在深入分析中发现语言的奥妙,探究文学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品位,还可以促使学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伊始,笔者组织学生学习单元导语,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带着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具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之后,笔者以“感情”为抓手,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抓住文中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完成二次阅读之后,笔者组织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交流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抓住课文首尾的比喻句,有的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白鹭外形的描写,有的学生抓住“水田钓鱼”“树顶望哨”“空中低习”等场景描写……在交流中,笔者通过追问的方法,让学生领悟作者对白鹭美好之处的细节描写及抒情方式,并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仿写。这样一来,就在文学阅读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出发,并且要以实用性阅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三)思辨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主导,而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相对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深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对阅读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质疑、讨论,从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伊始,笔者组织学生围绕题目提出问题,如“这两句话是评价什么的?”“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接着,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对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评价?这种评价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父母这样评价的原因和“我”受到的影响。在学生完成二次阅读后,笔者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包含的“爱”——母亲鼓励式的爱和父亲严格的爱,并抓住中心句,体会“鼓励”与“批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对人成长的巨大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通过思辨性阅读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思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又要紧扣文本主题,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三、强化实践,利用拓展任务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是由一系列紧密关联的具体学习任务组成的。它们不仅有着共同的学习主题,还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也就使得学习任务群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基于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运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具体学情,将语文学科与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以语文教学内容为载体,将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与学习手段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科整合中实现综合性学习,培养综合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的教学为例,课前,笔者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主收集有关太阳的知识。教学伊始,笔者组织学生踊跃交流,了解课文介绍了太阳哪些方面的特点,初步感受《太阳》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课文的不同之处。在学生完成精读后,笔者组织学生了解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之后,笔者提出问题:“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了解课文运用的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进一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并感受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整本书阅读,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以阅读的形式实现的,教材中的课文是阅读的例子。教师要勇于冲破教材的限制,运用“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实现课外阅读学习。在确定整本书阅读书目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共同选择阅读书目,从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充分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组织学生阅读整本书时,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微课导读、阅读指导课、读书交流会等形式,指导学生做好批注、撰写读书笔记等,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选择学习任务群,依据教学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让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以提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伟丽.深度学习理论下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2022(22):97-99.

[2]陈立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下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情境创设[J].新教师,2022(11):41-42.

[3]陆学玲.基于情境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2(35):46-49.

[4]张晶.关于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2(10):87-89.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