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

作者: 李亚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大单元教学与情境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学习清单的结合,让学生突破传统的学习模式,并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应围绕具有统领性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应通过科学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循序渐进的单元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

一、发挥专业素养,明确教学方向

(一)提炼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大单元教学的前提,相比于课时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讲究综合性、整体性、统领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两个单元教学目标:(1)紧扣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2)紧扣教材内容,将单元内容的规律融入教学目标。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课本不仅包含大量的专业知识点,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要素。基于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情境和重难点,教师可以适当调整目标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息息相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确保课时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的文章均为童话故事。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部分:(1)语言运用。要求学生从故事发展的角度,厘清文章结构。(2)思维能力。一般来说,对童话故事的分析,离不开对故事情节与人物的分析。要求学生紧扣文本内容,深入挖掘文本中隐含的人文要素。(3)审美创造。虽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的想象力非常强。对此,笔者创设童话编写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厘清故事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故事的教育意义”等一系列的任务,在不同的课时中理解童话。

单元教学目标不仅要整合重难点,还要体现学生的学情、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既能明晰“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又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模式。

(二)归纳教学重点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经常将语文教学简化为对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语言。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从单元的角度归纳教学重点,厘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清单以及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能了解教材重难点与单元重难点,又能借助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连接。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在前期的备课阶段,笔者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从单元文章来看,本单元分为四个部分:(1)文章阅读。(2)口语交际。(3)习作。(4)语文园地。从文章的特点来看,《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都与自然环境有关。虽然内容都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关,但是不同的文章其特点亦不同。比如,《大自然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呈现出大量的典型句式;《读不完的大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对此,笔者既归纳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总结课时教学的重点,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加深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

二、紧扣大单元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一)厘清教学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单元主题情境,明晰教学需求,围绕大致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重点,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收集教学资源:(1)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收集相应的教学资源。(2)围绕教学难度,有序安排教学资源。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内容都是寓言故事。首先,在“阅读理解”部分,有《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这些文章,都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让学生一边提炼文章背后的人文要素,一边阐述自己对文章中观点的理解。其次,在“口语交际”部分,让学生讨论“是否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在“写作”部分,让学生围绕图片内容,输出相应的观点。考虑到知识输出的效率,笔者按照“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进行重新排序。通过讨论,学生逐步掌握了“应该如何输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围绕“阅读理解”内容,设置大量的阅读活动。笔者通过教材内容与课外资源的结合,逐步深化学生对单元目标、单元重难点的理解。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就会降低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理顺单元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还要厘清教学顺序,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提炼单元主题

为了确保大单元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课程讲解的要求,教师要提炼单元文章的主题,分析单元文章的结构,秉承“议题—情境—教学模块—课时安排”的顺序搭建框架。基于不同的阅读文本,教师可以一边创设主题情境,一边按照教学顺序将其串联起来。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共分为三个模块,即“阅读理解”“习作”“语文园地”。从阅读文本的内容来看,本单元收录的文章都与动物有关,如《猫》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以及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母鸡》塑造了“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在教学中,笔者提炼出关键词“名家笔下的可爱动物”,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分析不同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个小动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可以将单元架构融入单元导学,让学生快速厘清单元中各部分的关系,从整体角度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考虑到大单元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的最后,设计丰富的复盘任务。

(三)设计教学活动

作为大单元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主题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单元主题,设计丰富的主题活动。考虑到活动的效率,教师要遵循以下要求:(1)确认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2)服务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小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单元活动中融入竞争机制与游戏要素。(3)融入多元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渐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收录的文章都是神话故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单元主题活动:(1)“7天神话故事打卡计划”活动。(2)神话常识竞赛与课本剧表演活动。(3)围绕上述活动展开汇报。从后续的效果来看,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了解神话的特点。在此过程中,笔者没有干预学生的探索,而是记录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形成动态化的档案。

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加强学生对单元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

三、结合大单元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优化讲授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单元知识架构进行阅读教学。从教材内容来看,每一个单元都有略读文章。针对略读文章,教师不仅不能忽视,还要将其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资源,让学生借助精读文章的经验,归纳略读文章的结构与特点,积极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查缺补漏,明晰单元重点。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的略读文章是《我的“长生果”》。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回忆《忆读书》:“冰心是如何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的?”“文章中记录了冰心的哪些读书经历?”围绕上述问题,学生一边回忆文章的架构,一边总结“如何阅读回忆类散文”“如何归纳人物经历”。其次,让学生以《忆读书》为基础分析《我的“长生果”》。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前划分读书小组,并借助“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将评价标准前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师生互动中,给学生提供多元的自主学习机会,还要加强专业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重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方法

在大单元背景下,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诉求。为了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重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方法,扩充评价内容。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布置了一个阅读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四大名著,并利用PPT分享读书心得。因为本次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所以需要学生建立线上学习小组。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名汇报者围绕PPT进行分享:“在阅读这本书时,你还有哪些想法与感悟?”基于汇报者的观点,笔者引入学生互评机制,随机挑选学生进行点评。

随着“教学评一体化”的贯彻与落实,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评价者,而是主动的评价者。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扣学生的成果,并预留学生互评、自评的时间,通过高效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形成最终的答案。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明晰何为大单元教学;应一边提炼单元的大概念,一边提炼其中的主题以及议题,围绕单元知识框架,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蒋辉.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6):139-141,155.

[2]曹小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J].学园,2023,16(18):87-89.

[3]沈慧君.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学苑教育, 2023,(16):57-58,61.

[4]陈莉.着力“三大”突破 优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J].四川教育,2023,(10):30-31.

[5]龚芳芳.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学周刊,2023,(26):109-1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