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评一体化”:引领英语课堂走向高效
作者: 季天媛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不断走向高效。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用英语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评”联系、整合起来。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从定义来看,“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相结合的理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致力于将评价分散化,并将其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动态且连续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让学生重新理解英语学习的意义,还能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深挖教材内容
(一)结合多维思考,制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影响下,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第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风向标”,新课程标准不仅包含对学科特点的分析,还承载着丰富的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渗透,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的知识点,还能从整体的角度掌握教学的重点,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第二,覆盖教材内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承载着丰富的育人要素。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大胆处理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关键点,并将其转化为教学目标。第三,立足学生的学情。“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情,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4 My family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的课程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主题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以及“家庭与家庭生活”“尊老爱幼,懂得感恩”“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等子主题。基于前期的分析,教师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其中,在“知识与技能”教学阶段,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词汇,学会使用“This is...”等重点句型。在“过程与方法”阶段,学生要基于生活情境,掌握介绍家庭成员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学生要感受亲情的魅力,养成尊老爱幼、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差异化。
教学目标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质量,也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确保教学目标既符合学科特点,同时也符合学科教学的育人要求,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积累专业经验,提升专业认知水平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的贯彻、落实均建立在“拥有深刻的专业认知”的基础上。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同时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教师需要不断积累专业经验,提升专业认知水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积累教学经验。首先,积极参与线下讲座,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其次,积极利用互联网展开线上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师形成了理性思考,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6 What time is it?为例。本单元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子主题涉及“时间管理”“生活自理与卫生习惯”“家庭与家庭生活”“班级与学校规则”等内容。为了实现文本与学生间的连接,教师要整合互联网资源,收集其他教师的教学思路。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能够发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不仅在于用英语掌握“如何询问时间”,还在于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教师可以将单元目标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语言运用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学会运用“wake up”“o’clock”“breakfast”“lunch”“dinner”等词,以及目标句型“What time is it?”“It’s... o’clock.”“It’s time for...” 等。(2)思维品质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借助生活情境与文本内容,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3)跨文化交流目标。世界各地均存在与时间相关的历史文物,学生可以对此进行调查和研究,以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实现跨文化交流。
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积累“教学评一体化”的经验。通过前期的方法积累,以及后续的实践总结,教师可以归纳出个性化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均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引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学习清单,促进自主学习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如何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不仅赋予了小学英语教学新的可能,还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学习清单,并将教学目标、评价标准融入清单内容。在循序渐进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一边在教材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一边自主提炼教材中的重难点,并产生认知冲突。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并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高效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自主完善知识结构。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为例。通过Story time的学习,学生将围绕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明确各种食材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水果沙拉的具体制作步骤。在设计学习清单时,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发布预习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将以预习资料为基础,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制作水果沙拉”流程的填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获取反馈,并形成认知冲突。比如,有的学生在拼写“芒果”“菠萝”的英语单词时存在问题。通过及时的作业反馈,学生迅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重视相关水果单词的拼写。此外,线上批改程序大多包含“错题集锦”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及时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在后续的课程讲解中匹配不同的讲解方式、点评方式。比如,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引导他们探寻“如何复述自己制作水果沙拉的流程”。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鼓励他们实现知识点的应用、迁移。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评价融入学习清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设计小组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生年龄尚小,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往往无法依靠个体的力量探索庞杂的教学内容。因此,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在日常的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将“教师教”转化为“学生学”,将教学重难点转化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任务。高效的“生生互动”能够让学生自主总结问题的答案,摸索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并将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小组成员时,教师要将“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合理地划分至同一个小组,让他们形成“组内差异”,便于他们进行知识的互补。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将主题设计为“The link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he laws of nature”,并安排小组讨论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此前学习的知识点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有关“春种、秋收、夏耕种”的知识。有的学生认为:“In spring, farmers scatter seeds on the ground. In summer, farmers work hard. In autumn, farmers harvest different crops.”在讨论时,受知识储备的限制,有的小组无法推进讨论。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及时介入小组讨论,点评他们现有的讨论成果,并提出具有方向性的建议。学生先用中文复述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用英语进行补充。当遇到无法用英语表达的内容时,学生可以尝试用近义词进行替代。
小组合作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而是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促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基于该教学目标,教师要重视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互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重构评价体系
(一)转变评价思路,丰富评价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基于结果式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简短的点评。这样的评价方式看似高效,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师生互动,教师需要转变评价思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思想,将教学评价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如此一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和学习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如果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只提供“对”“错”的提示,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布置了一个复述任务,要求学生分析小女孩和小熊一家的形象特点。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分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应通过准确的评语,引导学生明白如何用英语复述故事情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评价标准,并从“逻辑是否顺畅”“表达是否准确”“情节分析是否科学”等方面展开点评。比如,在分析小女孩的形象时,有的学生认为:“The little girl got lost in the forest, and then she entered the bear’s house without the owner’s permission, and use things around the house. In the story, the little girl is like a thief who secretly lives in other people’s homes.”从整体的概述来看,学生虽大体把握了故事内容,但对部分故事情节的解读并不准确。对此,教师可以展开相应的引导:“What items did the girl use without permission? 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little girl?”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评价逐渐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评价中,教师既要确保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师生互动。
(二)扩充评价主体,加强生生互动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评价者”,而是主动的评价者。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基于评价标准创造丰富的互评机会。一方面,学生可以围绕评价标准,对彼此的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展开结果式评价;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互评的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目前,“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坚持“生本”思想,让学生逐步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此外,为了确保教学内容“不偏航”,教师还要重构评价体系,将教学评价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赵娟.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校园英语,2022(46):139-141.
[2]黄雯.基于主题探究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3):89-9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