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绘本融合教学
作者: 卜路珍摘 要: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的融合教学符合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需求,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具体课例,从“深入研读教学内容,挖掘融合要素”“秉持学习活动观,制定融合目标”“分层探究主题意义,实现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内外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 主题意义 绘本 融合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教师要注意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真实、完整、多样化的文本材料,如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短剧等。“新课标”同时要求教师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英文绘本图文并茂、情节生动,同时具有鲜明的主题意义,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同时,绘本可以弥补教材内容不够生动、语言情境不够真实的缺陷。教师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融合教学,进一步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提升阅读素养,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
笔者设计了一节“学习强国”微课,该微课以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How old are you?与绘本Grandpa G and His Magic Carpet为融合教学内容。在本文中,笔者以本课为例,具体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绘本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深入研读教学内容,挖掘融合要素
研读绘本和教材内容,分析绘本语言特点和文体特征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合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两种教学内容的特点,思考二者的内在关联。
(一)分析文本内容和主题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How old are you?的语篇呈现了爸爸带着三兄妹在玩具店买玩具的主题情境。故事中,售货员询问了孩子们的年龄,并根据年龄推荐了适合他们的玩具,孩子们随后表达了感谢。该单元的话题属于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范畴。英文绘本Grandpa G and His Magic Carpet选自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第四册,该故事主要呈现了乔治爷爷给小朋友送礼物的主题情境。故事中,乔治爷爷给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送了不同的礼物,小朋友们纷纷表示感谢。该故事的话题同属于 “人与自我” “人与社会”范畴。
(二)分析文本组织形式和主题意义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How old are you?的语篇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爸爸带孩子们进入玩具店后,“售货员询问年龄——孩子们回答年龄——售货员推荐玩具——孩子们礼貌答谢”的过程。语篇涉及有关数字的单词、询问年龄的句型,以及给予和接受时的主要用语,主题意义并不是特别明显。
绘本Grandpa G and His Magic Carpet以故事叙述和人物对话相结合的形式,按照乔治爷爷送礼物的行程路线展开描述,呈现了“乔治爷爷飞往各国送礼物——孩子们收礼物——孩子们写感谢卡”的故事。文本凸显了乔治爷爷和孩子们彼此接受和给予、爱和被爱的主题。
(三)分析教材与绘本的融合要素
首先,关注话题情境的关联度。话题的关联度通常在各种类型的绘本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搭配方案,它的要点就是把教材文本中描述的世界进一步地扩大并使之多元化,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材内容与绘本内容均涉及送礼物、接受礼物、表达感谢的主题情境,属于“人与自我”主题下的 “做人与做事”子话题,同时属于“人与社会”主题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子话题。
其次,关注语言的匹配度。通常来说,英语教学的内容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进行融合教学时,不要过于关注语言碎片,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主题意义,并利用各种思维活动,聚焦绘本与教材匹配的语言知识点。在本节绘本融合课中,教材与绘本的语言知识点有很强的关联性,教材中出现的“This... is for you.”“Thank you.”在绘本中反复出现。绘本内容难度适中,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效习得。
二、秉持学习活动观,制定融合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识、探究主题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根据对教材和绘本内容的深入分析,笔者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分三个层次设计了教学目标:(1)在听、看、读的活动中,获取、梳理教材文本中关于Mike三兄妹的年龄,以及他们得到的玩具。获取、梳理绘本Grandpa G and His Magic Carpet中乔治爷爷的行程路线以及孩子们得到的不同礼物的相关信息。(2)在看、读活动中,获取、梳理教材和绘本中给予礼物和表示感谢的话语。(3)基于结构化知识,对绘本中表达感谢的话语进行分析,掌握正确的交际策略并运用到教材语篇中。(4)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用书写感谢卡的方式表达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三、分层探究主题意义,实现深度融合
(一)立足教材,聚焦主题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教材基本信息,梳理Mike、Helen和Tom三个孩子的年龄及挑选的不同礼物,最后提问:“Who buys toys for the kids?”“What do you think about Dad?”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爸爸的行为,及其行为背后表现出的对孩子们的爱。这两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观察、分析、评价人物,同时探讨本课主题意义的其中一个方面:孩子们接受爸爸送的礼物,也感受到爸爸的爱。这样的设计为教师后面融入绘本教学,多维度深入探讨主题意义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融入绘本,深化主题
本环节采用绘本融入教材语篇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点,在真实的情境中迁移运用知识,深化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
首先,梳理故事脉络,获取基本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获取基本信息。通过观察,学生能够了解封面信息。同时,他们观察到乔治爷爷正带着一大袋礼物,坐在魔法毯上,飞在天空中。“Where will he fly to? Who are the gifts for?”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开始整体阅读故事文本,抓取关键信息。随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的辅助,完整并有条理地描述乔治爷爷的行程。
其次,分析人物行为,产生情感共鸣。根据对文本信息的掌握,学生得知乔治爷爷每年都坐着魔法毯给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送不同的礼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读这一行为背后的深意:乔治爷爷知道孩子们的具体住址,即“where”;乔治爷爷能喊出每个孩子的名字,即“who”;乔治爷爷知道每个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礼物,有什么样的需求,即“what”。原来,乔治爷爷送的礼物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深入理解乔治爷爷的行为之后,教师可以提问:“If you were one of the kids, what would you say to Grandpa G?”学生的回答如下:
S1: Grandpa G, you are so kind. I love you.
S2: Grandpa G, I like you!
S3: Grandpa G, you are great!
最后,丰富目标语言,体现育人价值。在上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感受到了爷爷对孩子们无私的付出。“What do the kids say to Grandpa G?”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故事。在阅读中,教师鼓励学生分析绘本中孩子们的表达,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代入其中一个角色,借助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发挥想象,学习更多表达感谢的话语,抒发内心真诚的谢意。
(三)整合语篇,升华主题
在感悟到绘本中爱和被爱的主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文本,思考:兄妹三人接受了爸爸买的礼物,他们应该如何表达感谢呢?同时鼓励学生将在绘本学习中掌握的语言知识、沟通技能、情感态度迁移运用到教材学习中,再由教材情境转换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将情感迁移至自身的经历。学生在理解、感悟、讨论、想象、分析、创造的过程中,懂得了爱和被爱的意义,理解了文本蕴含的主题意义,落实了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实践思考
(一)明确教材与绘本的关系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绘本作为补充语料,是英语教材的有效拓展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遵循“教材为本、绘本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绘本知识,帮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巩固并使用目标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增强利用绘本资源的意识
高质量的绘本能带给师生美的阅读享受和精神的洗礼。因此,教师要选择高质量的英文绘本,确保图片清晰、内容正确、排版美观,传递的主题意义积极健康。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融合教学的需求,对绘本资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调整。若文本中的生词过多,影响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那么在不影响故事整体性及文本主题意义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将部分词汇或语句进行删减或修改。
在本节绘本融合教学中,绘本内容包含新加坡、印度、美国等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的词汇和图片,这些内容超出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于是,笔者根据教学需求,在不影响文本整体性的基础上,将这部分词汇进行了删除或注释,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绘本的难度,增强了学生阅读时的体验感。
(三)掌握正确的课内外融合策略
首先,把故事串成“线”。教师在融合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与绘本故事情节的连接点,让故事在类似的话题情境中继续延伸和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探究更深层次的主题意义。在本节融合教学课中,笔者利用教材中父亲给孩子们买礼物的故事情节,自然过渡到绘本中乔治爷爷给孩子们送礼物的场景,始终围绕“礼物”展开,帮助学生在连贯的故事情节中感受爱和被爱的深意。
其次,把思维连成“片”。教师在融合教学中,应设计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问题链,逐层递进,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原则,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中,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在本节融合教学课中,笔者带领学生先梳理教材中的事实性信息,再融入绘本内容,带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乔治爷爷的路线和送给小朋友的不同礼物,并在分享和讨论中感悟乔治爷爷和孩子们之间的美好情感,最后迁移至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要求学生将学到的感谢的话语写成卡片,送给想感谢的人,表达自身的感恩之情。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最后,把情感织成“网”。在融合教学中,教师应用心帮助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与角色产生共鸣,感悟文本的内涵;还应要求学生联系自身情况,与故事人物产生情感连接,做一个内心充盈、人格健全的人。在本节融合教学课中,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片,感受到教材中的人物和绘本人物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本中人物的情感,进而迁移到自身,思考生活中给予他们爱的人,以及他们是以何种方式回报爱的,从而让美好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扎根。
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的小学英语绘本融合教学,能够提升教师处理绘本与教材的能力,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和拓展,逐步建构和生成对主题意义的深层认知和价值判断。同时,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学科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侯云洁,周芳.构建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整合的课程体系[J].英语学习,2018,(6):5-11.
[2]周娟.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3,(22):47-49.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